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现状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现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每个国家都在思考自己在这个“地球村”中的位置,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经济潜力,文化显示度。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二位的国度,近年来愈来愈注重自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特别是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国内学者对中亚国家,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关注与研究与日俱增,这篇论文题目的选定,便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产生的。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便是对近些年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在民间文化交流现状上做一个简要梳理,进而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预测趋势。论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论文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这一部分对选题背景,选题目的、意义,基本结构框架,研究方法等内容作了相关的阐述。论文第二部分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状况陈述,该部分主要包括,艺术层面、体育层面、教育层面的民间文化交流。论文第三部分是对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现状的分析探讨部分,本部分就交流内容,交流社会反响、交流中呈现的特点等等作出了相关分析。论文第四部分为中吉民间文化交流策略探讨及趋势分析,通过总结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相对不足,给出相关的交流策略。论文第五部分是结束语部分,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两国人民的积极参与下,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民间文化交流势必更加交融,达到两国交好,两国人民相亲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 吉尔吉斯斯坦 民间文化 交流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引言9-22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目的9-10
- 1.3 研究意义10-11
- 1.3.1 理论意义10-11
- 1.3.2 现实意义11
- 1.4 文献综述11-17
- 1.4.1 专著分析11-14
- 1.4.2 论文分析14-16
- 1.4.3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领域研究“现状”16-17
- 1.5 研究方法17
- 1.6 相关概念界定17-19
- 1.6.1“文化”界定17-18
- 1.6.2 民间文化界定18-19
- 1.6.3 民间文化交流界定19
- 1.6.4 交流和交往的区别19
- 1.7 中吉进行民间文化交流的基础19-22
- 1.7.1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基础19-20
- 1.7.2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的现实基础20-22
- 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现状22-43
- 2.1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历史简顾22
- 2.2 艺术交流层面全面铺开22-35
- 2.2.1 中吉民间语言艺术(民间文学)交流23-27
- 2.2.2 中吉民间表演艺术(音乐、舞蹈)交流27-30
- 2.2.3 中吉民间造型艺术(绘画、雕塑)交流30-33
- 2.2.4 中吉民间综合艺术(戏剧、影视)交流33-35
- 2.3 体育交流层面渐入轨道35-37
- 2.3.1 中吉武术赛事交流36-37
- 2.3.2 中吉体育赛事交流37
- 2.4 文化教育交流层面深入开展37-43
- 2.4.1 中吉文化教育交流文件签署方面38-39
- 2.4.2 吉国孔子学院方面39-40
- 2.4.3 来华吉国留学生方面40
- 2.4.4 吉国中国留学生方面40-43
- 3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现状分析43-64
- 3.1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主体分析43-44
- 3.1.1 艺术交流层面交流主体分析43
- 3.1.2 体育交流层面交流主体分析43-44
- 3.1.3 文化教育交流层面交流主体分析44
- 3.2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渠道分析44-46
- 3.2.1 艺术交流层面渠道分析44-45
- 3.2.2 体育交流层面渠道分析45
- 3.2.3 文化教育交流层面渠道分析45-46
- 3.3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内容分析46
- 3.4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形式分析46-47
- 3.4.1 艺术交流层面交流形式分析46
- 3.4.2 体育交流层面交流形式分析46-47
- 3.4.3 文化教育层面交流形式分析47
- 3.5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社会反响分析47-50
- 3.5.1 艺术交流层面社会反响分析47-48
- 3.5.2 体育交流层面社会反响分析48-49
- 3.5.3 文化教育交流层面社会反响分析49-50
- 3.6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影响因素的分析50-51
- 3.6.1 政治因素影响50
- 3.6.2 经济因素影响50
- 3.6.3 文化因素影响50-51
- 3.6.4 其它因素影响51
- 3.7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所呈现的特点51-54
- 3.7.1 亲近性51
- 3.7.2 引领性51-52
- 3.7.3 丰富性52-53
- 3.7.4 广泛性53
- 3.7.5 互鉴性53-54
- 3.7.6 协同性54
- 3.7.7 交流效果潜在性54
- 3.8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顺利发展的原因分析54-58
- 3.8.1 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54-55
- 3.8.2 两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55
- 3.8.3 国际大环境的促进55-56
- 3.8.4 历史渊源的促进56-57
- 3.8.5 地缘优势的促进57
- 3.8.6 其他领域交流的促进57-58
- 3.9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8-60
- 3.9.1 民间文化交流时内容缺乏现代感58
- 3.9.2 民间文化交流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58
- 3.9.3 民间文化交流时缺乏事后总结、反馈机制58-59
- 3.9.4 民间文化交流主体官方多于民间个人团体59-60
- 3.10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60-62
- 3.10.1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的时间起步较晚60
- 3.10.2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的任务重60-61
- 3.10.3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具有特殊性61
- 3.10.4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相对政治、经济交流具有滞后性61
- 3.10.5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效应具有相对长期性61-62
- 3.11 中吉民间文化交流合作点分析62-64
- 3.11.1 合作点一共建李白旅游城62-63
- 3.11.2 合作点二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63
- 3.11.3 合作点三共办游牧民族运动会63
- 3.11.4 合作点四共办天山文化节63-64
- 4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策略探讨及趋势分析64-71
- 4.1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策略探讨64-68
- 4.1.1 交流应在“主体间性”理论原则下进行64-65
- 4.1.2 交流应拓宽内容的广度与深度65
- 4.1.3 交流应从浅层化转到深层化65
- 4.1.4 交流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引领65-66
- 4.1.5 交流应该建立民间文化交流机制66
- 4.1.6 交流需要有效的政策方面的保障66
- 4.1.7 交流应加强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66-67
- 4.1.8 交流需要扩大民间机构交往67-68
- 4.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趋势分析68-71
- 4.2.1 交流的主体将会更加多元68
- 4.2.2 交流的内涵将会更加丰富68-69
- 4.2.3 交流的形式将会更加多样69
- 4.2.4 交流的渠道将会更加宽广69
- 4.2.5 交流将会更多的伴随着经贸合作的展开而进行69-70
- 4.2.6 交流效果将会更好的服务两国政治往来、经贸合作70-71
- 结束语71-72
- 附录72-73
- 参考文献73-77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77-78
- 后记78-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潭;“中日韩文化交流与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当代韩国;2000年01期
2 黄意明;新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我们的选择[J];华夏文化;2000年03期
3 蒋伟明,薛克翘;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J];南亚研究;2000年01期
4 张静燕;小议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差异[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5 陈先元;跨文化交流的动因、趋向和形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东山;文化交流要保持主体地位[J];政工研究动态;2000年04期
7 陈漱渝;文化交流应趋利避害[J];党建;2001年09期
8 李春雷;关于文化交流问题的思考[J];华夏文化;2001年02期
9 李权时;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论文化交流[J];求是;2002年16期
10 闵惠泉;面对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写在《文化间的交流》中译本出版之前[J];现代传播;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举办《诞生!中国文明》中、日文化交流演出[A];中国演员(2010年第4期总第16期)[C];2010年
2 李孝祺;洪捷;;拓展榕台文化交流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3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4 李北海;;关于加强中拉历史文化交流的几点想法——在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杨奇友;;扩大文化交流 增强自身实力[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叶朗;;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林被甸;;跨越太平洋: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程德;;澳门举办“中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9 ;探索艺术规律 推动文化交流[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10 吴文英;蔡祖南;;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引智干部的必备素质[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英春邋顾艳;李屹会见欧洲哈萨克文化交流协会客人[N];新疆日报(汉);2007年
2 记者 王义才邋实习生 黄德新;日本关市文化交流代表团抵黄[N];黄石日报;2008年
3 记者 常振科;以文化交流带动经济交流[N];运城日报;2009年
4 云南省文化厅厅长 黄峻 本报记者 罗蓉婵 杨凡 采访整理;深化文化交流合作增强软实力[N];云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次仁龙布 普布旺堆;雅砻物资文化交流节举行[N];山南报(汉);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文健 梁军;力争把雅砻物资文化交流节办成西藏品牌节日[N];西藏日报(汉);2010年
7 章雅丽 记者 邓腾;爱尔兰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来宜访问[N];宜春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曹静;文化交流的心态、姿态与动态[N];解放日报;2012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樊炜;文化交流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N];中国文化报;2012年
10 ;湖北·武汉台湾周成重要品牌 文化交流不断深化[N];湖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斌;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云华;中俄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董贺源;当代韩中大众文化交流扩大方案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园园;构建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天桥”[D];山西大学;2015年
4 张丰雷;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民间文化交流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5 马文奎;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临夏市T拱北砖雕图案象征意义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丽;论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D];新疆大学;2015年
7 丁宁;文化交流演讲中主体间态势的评价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郅耀河;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9 武海波;跨文化交流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中美形象互构的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爱军;冷战后中俄文化交流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化交流现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6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