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动态演变与驱动力分析的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20:04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战略的全面开放开发,广西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然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约束趋紧的问题。寻求一条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进的发展道路,是广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开展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对于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能够定量计算区域生态压力与生态容量的生态足迹法,通过收集广西居民消费数据、能源消耗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实践调查数据,计算了广西2006-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万元GDP化石能源足迹、生态压力指数(ETI)、库兹涅茨曲线检验等指标与方法分析了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广西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并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广西生态足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如下:(1)2015年广西各土地类型生态足迹比重大小依次为:化石能源...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1.2.2 生态足迹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2 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2.1 生态足迹理论
        2.1.1 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假设
        2.1.2 生产性土地
        2.1.3 产量因子与均衡因子
    2.2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2.2.1 生态足迹的计算
        2.2.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2.2.3 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的计算
        2.2.4 生态足迹模型的几点改进
    2.3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理论与方法
        2.3.1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主要内容
        2.3.2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框架
        2.3.3 生态足迹相关指标与评价方法解释
    2.4 生态足迹法的优点与局限
        2.4.1 生态足迹法的优点
        2.4.2 生态足迹法的局限
3 广西生态足迹的实证计算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广西地理区位与自然条件
        3.1.2 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 数据来源
    3.3 广西生态足迹的计算
        3.3.1 生物资源消费情况
        3.3.2 能源消费情况
        3.3.3 建成地消费情况
        3.3.4 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3.4 广西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3.4.1 可供给的生产性土地
        3.4.2 产量因子的修正
        3.4.3 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
    3.5 广西生态赤字/盈余的计算
    3.6 广西 2006-2015 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4 基于生态足迹的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4.1 不同土地类型需求的关联度分析
    4.2 可持续发展等级分析
    4.3 万元GDP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4.4 生态压力指数动态分析
    4.5 生态足迹库兹涅茨曲线检验与分析
    4.6 小结
5 广西生态足迹动态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5.1 基于STIRPAT模型的广西生态足迹驱动力分析
        5.1.1 STIRPAT模型
        5.1.2 备选驱动因子与数据说明
        5.1.3 驱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1.4 基于STIRPAT的生态足迹驱动力模型构建
        5.1.5 主成分回归分析
    5.2 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广西生态足迹预测
        5.2.1 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的优势
        5.2.2 灰色Verhulst模型的建立
        5.2.3 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结果
        5.2.4 预测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2000—2012年生态足迹分析[J]. 付开,马姣娇,胡梦瑶,徐颂军.  生态科学. 2016(05)
[2]灰色系统理论在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宇鹏,高超,胡宝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3]基于改进STIRPAT模型的定西市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研究[J]. 任毅,李宇,郑吉.  生态经济. 2016(01)
[4]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J]. 罗伊·莫里森,刘仁胜.  国外理论动态. 2015(09)
[5]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内容、问题与展望[J]. 乔永平,郭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赵明霞,包景岭.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02)
[7]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J]. 张欢,成金华,冯银,陈丹,倪琳,孙涵.  生态学报. 2015(02)
[8]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J]. 陈操操,刘春兰,汪浩,关婧,陈龙,王海华,张继平,李铮,刘晓洁.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6)
[9]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指标[J]. 刘某承,苏宁,伦飞,曹智,李文华,闵庆文.  生态学报. 2014(01)
[10]基于能值和GEP的徐州市生态文明核算方法研究[J]. 金丹,卞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2013(10)

博士论文
[1]中国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 王然.中国地质大学 2016
[2]生态文明视角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研究[D]. 曹洪华.东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D]. 梁雪.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伦理对策研究[D]. 陈静.山东大学 2009
[3]天津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 孙可.天津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08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708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