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6:39

  本文关键词: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努尔巴克村 民族交往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和谐社会


【摘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新疆民族成份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民族间的交往和交流日益增多。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因此,“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而民族交往是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前提条件,要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维护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因此,研究民族交往,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巩固和发展新形势下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对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为个案,以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民族交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为指导,主要以该村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及回族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互动为关注点,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研究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交往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了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的现状,总结出了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及研究述评。第二部分从土地使用和劳动情况、人口概况、语言使用情况及宗教状况几个方面来介绍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的概况,并梳理了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的历史。第三部分通过生产活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居住格居、族际通婚、交友情况七个方面来阐述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的民族交往现状,并分析了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各族村民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是基于前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进一步促进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努尔巴克村 民族交往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20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二、研究综述10-16
  • (一)国外有关民族交往的研究10-12
  • (二)国内有关民族交往的研究12-16
  •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16-18
  • (一)相关概念16-17
  • (二)相关理论17-18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8
  • (一)研究思路18
  • (二)研究方法18
  • 五、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8-20
  • (一)创新之处18-19
  • (二)不足之处19-20
  • 第一章 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概况及民族交往历史20-27
  • 一、石河子镇概况20
  • 二、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概况20-23
  • (一)行政建制20
  • (二)生产方式20-21
  • (三)人口概况21-22
  • (四)语言使用情况22
  • (五)民族宗教状况22-23
  • 三、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历史23-27
  • (一)人口民族结构从单一到多样23-24
  • (二)生产关系日益密切24-27
  • 第二章 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现状分析27-40
  • 一、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的现状28-36
  • (一)经济生活中的交往内容日益多样28-29
  • (二)少数民族村民学习双语的意愿增强29-30
  • (三)宗教信仰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30-31
  • (四)各族村民对彼此的风俗习惯相互了解31-33
  • (五)混居的居住格局增强民族间的交流33-34
  • (六)族际间通婚的意愿增强34-35
  • (七)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35-36
  • 二、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6-40
  • (一)部分少数民族妇女对外交往仍存在语言障碍36-37
  • (二)村民不能够深入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37
  • (三)流动人口与少数民族村民交往不多37-38
  • (四)各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程度不高38-40
  • 第三章 促进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的对策探索40-48
  •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建各民族村民交往的平台40-41
  • 二、大力发展经济,奠定各族村民交往的物质基础41-42
  • 三、推进双语教育,搭建各族群众交往的桥梁和纽带42-44
  • 四、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44-45
  • 五、创造各族村民交往的社会条件,,引导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附录一 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访谈提纲54-55
  • 附录二 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调查问卷55-57
  • 附录三 调研照片57-63
  • 作者简介63-64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民族交往心理构成要素的心理学分析[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2 叶萍;;影响民族交往的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7年48期

3 叶萍;蔡浩;;影响民族交往的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7期

4 李晓霞;;新疆阿图什市民族交往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才让加;才让旺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族交往的变化及新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瑜卿;肖锐;;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胡鞍钢;胡联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为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J];民族论坛;2014年06期

8 魏铭静;;新疆民族交往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9 林成芳;曹东梅;;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着力点[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01期

10 赵贺怡;;新世纪新阶段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问题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浩 肖锐;关于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韦民 米广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米广弘;再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记者 刘华;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N];团结报;2011年

5 中共且末县委员会;且末出台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意见[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4年

6 廉维亮;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更好更快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龚学增;正确理解和把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N];贵州民族报;2012年

8 龚学增;正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提出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N];中国民族报;2012年

9 胡鞍钢 胡联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为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N];中国民族报;2014年

10 记者 施铭;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N];云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瑜卿;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乔国存;深广两地西北穆斯林群体的民族交往心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王玉梅;石河子镇努尔巴克村民族交往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郑希;《诗经》与民族交往[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4 崔慧芳;民族文化对民族交往心理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5 高尚;从业结构性差异对民族交往心理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0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740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