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的港城空间、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的港城空间、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渤海 港口城市 港城关系 空间 产业 交通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沿海港口城市作为国家海陆界面、重要的对外贸易交流区域和平台,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而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港口城市迎来了更多的政策扶持与发展契机,但同时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使命。因而,如何优化港口格局,促进港城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十分重要的问题。鉴于渤海湾区拥有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港口城市群,涵盖多个物理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多样的港口,本研究以环渤海湾区港口城市为主要对象,研究港城空间、产业互动发展问题,以期对环渤海湾及更多地区的港口城市港城关系的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港城关系是多方面的,但是港与城的空间关系和产业关系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本研究选取环渤海湾区17个沿海港口城市,在分析归纳环渤海湾区港口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和各自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研究、定性描述、演绎归纳等方法,围绕“城市”与“港口”两个主体,展开“两个关系六个层面”的研究,即从空间区位、空间规模、交通联系三个层面来探索港城空间互动关系,从港口与城市产业类型、产业规模、产业交通需求三个层面来探索港城产业互动关系,并在港口城市类型划分、港城关系演变、产业发展和交通布局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环渤海的港口城市依据其空间布局结构可分为一城一港、双城一港、一城双港、双城双港、一城三港、三城三港、三城双港7类9种类型;同时,从港城空间规模关系和港产规模关系来看,港口城市具有一般城市、临港城市、典型港城、港口门户城市和交通转换城市五种功能定位。从2005年至2014年间各个港口城市的发展可以看出,港城关系演变存在较大差异:一城结构的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比较多元;双城格局的港口城市往往港城关系比较稳定;三城格局的港口城市均处于港口迅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潜力大。一港的城市往往港城空间和产业关系普遍比较稳定,而多港的城市在港城空间和产业关系方面比较多元。在产业发展方面,总体上辽宁沿海港口城市群出现疲软态势的产业和行业较多,优势产业不明显;而津冀沿海港口城市群相对来说活力较足,优势产业和行业较为突出;山东沿海港口城市群则相对比较多元,各个港口城市在未来城市产业发展上可以适当考虑因城而异,错位发展。在交通布局方面,港口的集疏运系统目前以公路交通为主。一般而言,港城毗邻式的空间布局容易形成港口集疏运交通与城市交通重叠的现象,导致部分临港道路和穿城道路交通压力过大而形成众多交通拥堵和交通隐患;港城分离式的空间布局则往往有利于形成港口集疏运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自然分离,从而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相对减少。同时,城市产业的交通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港口集疏运交通的布局。
【关键词】:环渤海 港口城市 港城关系 空间 产业 交通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1.1 经济全球化推动港口城市的转型发展12
- 1.1.2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港口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12
- 1.1.3 港城互动有利于优化港口城市发展格局12-13
- 1.2 研究问题13
- 1.3 研究意义13-14
- 1.3.1 理论意义14
- 1.3.2 实践意义14
- 1.4 研究对象14-15
- 1.5 研究数据15
- 1.6 研究方法15
- 1.7 研究框架15-17
- 第2章 研究综述17-24
- 2.1 相关概念17-19
- 2.1.1 港口17-18
- 2.1.2 港口城市18-19
- 2.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19-21
- 2.2.1 港口区位工业化19
- 2.2.2 港口腹地关系19-20
- 2.2.3 港城经济关系20
- 2.2.4 港城空间关系20-21
- 2.3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21-22
- 2.3.1 港城发展关系21
- 2.3.2 港城腹地关系21-22
- 2.3.3 港城经济关系22
- 2.3.4 港城空间关系22
- 2.4 简要评述22-24
- 第3章 环渤海港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24-36
- 3.1 港口城市的布局24-26
- 3.2 城市的发展特征26-30
- 3.2.1 人口发展26-28
- 3.2.2 经济发展28-30
- 3.3 港口的发展特征30-34
- 3.3.1 基本情况30-31
- 3.3.2 港口规模31-33
- 3.3.3 港口分类33-34
- 3.4 本章小结34-36
- 第4章 港城的空间互动关系36-59
- 4.1 港城空间区位关系36-46
- 4.1.1 港城空间区位类型36-38
- 4.1.2 环渤海港口城市的实证研究38-46
- 4.2 港城空间规模关系46-53
- 4.2.1 港城空间规模类型46-48
- 4.2.2 2014年环渤海港口城市港城RCI评价结果48-49
- 4.2.3 环渤海港口城市港城空间规模的演变49-53
- 4.3 港城空间交通关系53-57
- 4.3.1 港口运行的交通需求53-55
- 4.3.2 港口联运结构55
- 4.3.3 港口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55-57
- 4.4 本章小结57-59
- 第5章 港城的产业互动关系59-85
- 5.1 港口与产业类型的互动59-62
- 5.1.1 港口城市的二元产业分类59-60
- 5.1.2 港口与临港产业的互动60
- 5.1.3 环渤海地区港口与临港产业互动的案例60-62
- 5.2 港口与产业规模的互动62-79
- 5.2.1 港产规模类型63-64
- 5.2.2 2014年环渤海港口城市港产RCI评价结果64-71
- 5.2.3 环渤海港口城市港产规模关系的演变71-79
- 5.3 港口与产业交通的互动79-83
- 5.3.1 产业的交通需求79-82
- 5.3.2 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产业与交通互动的案例82-83
- 5.4 本章小结83-8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85-92
- 6.1 主要研究结论85-89
- 6.1.1 港口城市的类型划分85-86
- 6.1.2 港口城市港城关系的演变86-87
- 6.1.3 港口城市的产业发展87-89
- 6.1.4 港口城市的交通布局89
- 6.2 发展建议89-90
- 6.2.1 理性看待港口对城市的作用89
- 6.2.2 合理布局临港产业类型89-90
- 6.2.3 优化交通支撑体系90
- 6.3 论文研究不足90
- 6.4 未来研究展望90-92
- 参考文献92-97
- 图表目录97-99
- 致谢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海威;闫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与临港产业互动发展比较研究[J];港口经济;2013年10期
2 ;宁波国家高新区辐射功能日渐显现[J];硅谷;2010年24期
3 ;忠县——万州高速公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3年10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艺;王会军;;辽宁省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关系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蕾;与产业互动 育才服务发展[N];泉州晚报;2014年
2 记者 季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N];云南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姚峰;工业引领 产业互动 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3年
4 记者 师炜邋实习生 韩云 薛薇;推进城乡产业互动 加快城乡一体发展[N];西安日报;2007年
5 成娴 云南记者站 刘丽;云南全面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忠能 整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伶雅;三次产业互动发展 全市上下形成合力[N];成都日报;2013年
8 ;专题对接 产业互动[N];无锡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杨燕;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N];云南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李贵日 封华珍;蓝山“产业互动”促进经济发展提速[N];永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方圆;中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蒋丽芳;武鸣县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刘炳序;基于城乡产业互动的城镇化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林溪;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的港城空间、产业互动发展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年
5 唐海蓉;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孙贺先;我国中东部地区产业互动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刘雄豪;城市间产业互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赵志会;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吕鹏娟;我国汽车业与金融业互动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晓燕;卫生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机理及效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6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79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