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土耳其关系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5 10:01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土耳其关系发展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土耳其 中国 新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中土关系


【摘要】: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经济与交通网络曾存续了数个世纪,一直以来,有很多项目都在致力于恢复这条贸易线路。如今的“新丝绸之路”曾像一个梦,它的实现始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随后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交战略之一。该计划曾被期待成为欧洲和亚洲的连接点,它也是具有多重优势的一项外交战略,涵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收益等多个方面。通过该战略的实施,北京意在地区内发挥比以往更大的作用。本文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考察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主要举措,并在此背景下理解中国与土耳其之间合作关系的发展。中国近来恢复古丝绸之路的各种努力,推动了东西方之间语言、宗教、文化和商品之间的流动,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另外,本文探讨了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在全球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此,本文还评估了土耳其等国对该倡议的看法。鉴于土耳其在中国新丝绸之路倡议中的作用,它能够成为将古丝绸之路计划付诸实践后的关键国家之一,它所涵盖的项目范围也被予以深入分析。传统上,土耳其是最支持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并愿意参与其中的国家之一。而且,土耳其所占据的联结东西方的关键地缘位置,也增加了中国对土耳其的兴趣。因此,近来土耳其与中国之间建立了显著的“丝绸之路外交”,土耳其也将加强其作为东西方联结点的作用。新丝绸之路也比其它的选择更安全、成本更低,中国对土耳其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土耳其曾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中心点之一,它也将成为中国新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土耳其也将成为支持和参与中国实施其计划的重要国家之一。据此,希望成为东西方联结点的土耳其,也将更容易触及南亚地区市场。也就是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土耳其最主要的收益就是成为连接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这样,土耳其也将通过投资、国外经济和能源等活动而获得收益。土耳其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项目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土耳其也将因处于能源与工、农产品贸易活动中介的位置而加强其地缘战略地位。据此,土耳其作为亚洲和欧洲铁路交通走廊的中介地位被广为接受。而且,土耳其认为与中国在双边关系基础上的经贸联系,及其建立的运输和客运铁路交通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抵消其在全球层面产生的消极影响。丝绸之路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加强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建设。在此背景下,“钢铁丝绸之路”倡议被期待成为中国与土耳其等地区国家多层次合作关系的根基。经由中国西安、中亚、土耳其到达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就试图以铁路交通建设作为初始项目。为创建“欧亚桥梁”铁路运输线,基于低关税市场的一万亿美元资金被投入用于该项目的建设。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目标、研究意义、局限、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框架和方法。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以及中国目前连接到欧洲的新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接着,本文探讨了土耳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的角色。而且,本章还讨论了中国试图恢复丝绸之路的一系列举措,包括新丝绸之路线路设计以及资金安排等,并分析了土耳其在其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主要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土耳其的意义,以及土耳其国内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首先,本章从双边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土耳其的意义;其次,本章分析了土耳其国内官方、商业和学术领域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第四章主要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土耳其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挑战和问题层面,本章从政治和经济层面考察了中国与土耳其合作缺失的因素,继而分析了中国与土耳其双方不同的期待以及其它大国的影响,并探析了解决问题的几种路径。同样,本章分析了该倡议背景下中国与土耳其可能获得的收益和面临的机遇,考察了该倡议对于两国的多边经济与文化合作等方面的影响。另外,本章还探析了中国和土耳其双边关系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后,该倡议对双方经济、能源和地缘政治领域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土耳其 中国 新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中土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SUMMARY6-7
  • ABSTRACT7-12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2-24
  • CHAPTER 2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TURKEY'S ROLE24-34
  • 2.1. Historical Memory and Contemporary Routes of Silk Road24-26
  • 2.2. The Main Steps by China on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26-30
  • 2.3. The Role of Turkey in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30-34
  • CHAPTER3 THE SIGNIFICANCE OF "ONE BELT,ONE ROAD" FORTURKEY AND TURKEY'S RESPONSE34-42
  • 3.1. The Significance Of "One Belt,One Road" Initiative for Turkey34-37
  • 3.1.1. Bilateral Historical Significance:34-35
  • 3.1.2. Geopolitical Significance35-36
  • 3.1.3. Economic Significanoe36-37
  • 3.2. Turkey's Response to China's "One Belt,One Road" Initiative37-42
  • 3.2.1. Official Reactions from Turkish Side:37-39
  • 3.2.2. Academic Circles Views from Turkish Side:39-40
  • 3.2.3. Business Circles Views form Turkish Side:40-42
  • CHAPTER4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URKEY UNDERTHEINITIATIVE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42-63
  • 4.1. OPPORTUNITIES42-53
  • 4.1.1. Economy and Energy Cooperation42-45
  • 4.1.2. Multilateral Strategic Cooperation45-49
  • 4.1.3. Cultural Cooperation49-50
  • 4.1.4. Turkey's On-going and Similar Projects50-53
  • 4.2. CHALLENGES53-63
  • 4.2.1. Different Expectation in China-Turkey Relations53-54
  • 4.2.2. Instability in China-Turkey Relations54-58
  • 4.2.3. Imbalance of Trade58-61
  • 4.2.4. The Influence of the Other Powers:U.S.and Russia61-63
  • CONCLUSION63-65
  • BIBLIOGRAPHY65-72
  • ACKNOWLEDGEMENT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民旺;;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5期

2 石莹;何爱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合作与环境风险应对[J];改革;2015年02期

3 ZHANG XUDONG;;Constructing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Tangram[J];China Today;2015年02期

4 张亚斌;马莉莉;;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问题的述评及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4年09期

5 潘志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创中亚地缘政治新局面(英文)[J];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4年04期

6 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走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2014年03期

9 王海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促进地区各国共同发展[J];俄罗斯学刊;2014年01期

10 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797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797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