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特点及深化路径

发布时间:2017-09-26 00:04

  本文关键词: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特点及深化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 周边外交 “一带一路”


【摘要】:东盟部分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农业人口的贫困、高失业率、贫富差距大是相对集中的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及教育水平落后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中国—东盟减贫合作一直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方面。与美日相比,中国的减贫项目不附带任何政治、经济条件,推动了受援国的减贫和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减贫项目主要通过政府推进,在直接惠及受援国民众方面略显不足。面向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必将为中国—东盟减贫合作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应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种机制在减贫合作中的作用,加强对直接惠及贫困民众和社会团体的项目的投入。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中国—东盟减贫合作 周边外交 “一带一路”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南海问题主张的国际传播战略与国际话语权体系研究”(项目号14ZDB164) 暨南大学领航计划“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在南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及地缘安全基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4.1;D822.3
【正文快照】: [1]新世纪以来,中国对东盟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减贫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面向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减贫合作,为东盟部分国家的贫困群体带去福音。一、东盟部分国家贫困的状况与原因在东盟十国中,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越南、印度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娜;;美国介入大湄公河次区域与中国的应对[J];东岳论丛;2014年12期

2 谢来辉;;试析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软”维度:湄公河区域气候合作的意义与挑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刘舸;;日本ODA政策发展阶段及其外交目标分析[J];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03期

4 张芸;崔计顺;杨光;;缅甸农业发展现状及中缅农业合作战略思考[J];世界农业;2015年01期

5 葛建廷;;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历史与现实[J];欧洲研究;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蒙;老挝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娜;;美国介入大湄公河次区域与中国的应对[J];东岳论丛;2014年12期

2 张云莲;李福建;;从美国亚太战略看云南省桥头堡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谢来辉;;试析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软”维度:湄公河区域气候合作的意义与挑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刘洪钟;孙英楠;;中、日、韩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扩大效应的比较——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宋效峰;;湄公河次区域的地缘政治与公共产品供给[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李益波;;“从试探性渗透”到“全面巧接触”——浅析美柬关系的新变化[J];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7 朱慧;;东盟气候外交的“小国联盟”外交逻辑及其功能性分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宋效峰;;湄公河次区域的地缘政治经济博弈与中国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05期

9 黄河;;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竞欧;冷战后中日对老挝援助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昕;关于二战后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建华;日本入常外交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邵梦婕;对外战略视角下日本ODA角色研究[D];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

5 芦凯凯;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与东盟关系新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孟莹;中日韩自贸区建立对我国吸引FDI的影响模拟分析[D];辽宁大学;2014年

7 华芸萱;我国核心领导者的对美“首脑外交”及其战略意义[D];东华大学;2015年

8 陈庆;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美华;“白色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途径[J];安徽农业;1998年01期

2 胡怡梦;;从气候与环境问题入手 构建东亚共同体[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蒋和平;宋莉莉;;美国的现代农业模式[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9期

4 严立冬;崔元锋;;绿色农业概念的经济学审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徐延春;;谈老挝经济及其发展战略[J];东南亚纵横;2006年12期

6 李霞;;中国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8年06期

7 李同;;东亚区域气候合作浅析[J];东南亚纵横;2011年10期

8 方芸;老挝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东南亚;2005年01期

9 黎尔平;;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信任度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10 徐美银;;日本农地制度的演化与特点及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梅;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J];东南亚研究;2005年02期

2 王馨;茅锋;;地区联盟牵动大国格局——评2006年东盟外长年会[J];东南亚纵横;2006年09期

3 王士录;;东盟合作机制与原则改革的争论及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4 马[F;;东盟成立四十周年回顾[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5 张学刚;;终于召开的东盟系列峰会[J];世界知识;2009年22期

6 ;中国与东盟商企代表热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J];当代广西;2010年03期

7 于臻;;冷战后东盟对西方人权压力的反应及其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8 马[F;;东盟与印度“10+1”合作机制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2年04期

9 马燕冰;;中国—东盟:打造“钻石十年”[J];世界知识;2013年21期

10 安东尼·罗利;黄丁兰;;东盟按日本的示意行事[J];南洋资料译丛;197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林;;东盟国家留学生学习医古文课程的困难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黄桂香;潘介春;何新华;;枇杷产业在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中的地位(摘要)[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程道品;易丰;;泛珠-东盟背景下的广西高端旅游市场开发探析[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振芳;;积极参与广西—东盟农业合作 推进沿边农业产业化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农;;加强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促进传统医药发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3年

6 张雪;;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中美因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新光;齐峰;;中国与东盟的气候合作机制[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王勤;;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东盟主要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9 陈道超;李晟;;论中国农机参与东盟自由贸易[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10 陆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对策[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庭娅;中国-东盟自贸区:“破浪”还需“防险”[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婧;中国与东盟再走近一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庭娅;五大因素影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4 ;广州中小企业如何到东盟赚钱?[N];证券日报;2003年

5 鹤鹏;东盟旅游业遭遇3大威胁[N];中国旅游报;2001年

6 陈富钢;东盟国家调整促销战略本地区旅游成为重点[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邝伟楠;广西迎来二十万东盟游客[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仲欣;东盟拟以单一签证吸引中国游客[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吕文;中国—东盟旅游研讨会在上海举行[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硕果累累[N];中国旅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7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8 麻昌港;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进程及影响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作成;马来西亚与东盟:外交政策与地区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浩;东盟地区主义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及其延展[D];暨南大学;2008年

2 王勇;冷战结束前后日本与东盟国家合作特点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彦;东盟认同建构和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刘江韵;论东盟对中美的对冲战略(1997~2008)[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朱晓莹;冷战后日本对东盟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黄钺;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及其制约因素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杨永红;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探讨[D];广西大学;2005年

8 樊核力;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与前景[D];延边大学;2006年

9 李镜池;减免东盟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产业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刘志强;越南在东盟中的地位与作用[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0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920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