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文关键词:“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机遇与挑战 国际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合作 新安全观 海上丝绸之路 学术研讨会 安全机制 成员国 俄罗斯 会议
【摘要】:正2014年1月15—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新安全观与亚洲安全机制构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加强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加强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关键词】: 机遇与挑战 国际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合作 新安全观 海上丝绸之路 学术研讨会 安全机制 成员国 俄罗斯 会议
【分类号】:D814.1
【正文快照】: 2014年1月15—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明春;;以新安全观破解朝鲜半岛危机方式探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丁新科;秦云周;;上海合作组织“外溢”效应初探[J];太平洋学报;2006年01期
3 李静;;2009年“国际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4 崔立如;;关于“新时期美国问题研究”的几点认识[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7期
5 赵艳霞;苏菲;;从上海合作组织解读“安全困境”的缓解[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7期
6 杨洪刚;余朝阳;;论中国新安全观的内在机理与实践意义[J];理论月刊;2007年12期
7 李向阳;;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04期
8 ;《国际问题研究》1990年第1期——第4期目录分类索引[J];国际问题研究;1990年04期
9 张宏伟;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的典范[J];学术论坛;2002年02期
10 李丰;;介绍国际问题研究月刊[J];世界知识;196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明轩;;研讨会成功和一点希望——在“孙中山与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2 ;后记[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景炎;;在2001年陕西省“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学术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A];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出席者名单[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5 何鲁丽;;在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淑梅常务副会长在“炎黄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7 ;作者简介[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朱立群;;后记[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秦小鹏;黄卫平;;试论中国“入世”的若干政治意义[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陈桂炳;;泉州学研究与两岸民间文化交流[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抓住新机遇 施展新作为[N];沈阳日报;2010年
2 马艳辉;新时期女性就业的机遇与挑战[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3 王传军;东盟峰会:宿务的机遇与挑战[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吴平;加强亚欧区域经济合作[N];人民日报;2002年
5 刘新富;哈尔滨搭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6 日本所 孙新;新时期发展中日关系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早报记者 马毅达;“希拉里知识储备比不过赖斯”[N];东方早报;2008年
8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麻生政权濒临绝境[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卢宝康;布什外交政策正在转变[N];文汇报;2006年
10 马剑;上海合作组织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颖;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殷翔;后冷战时代的美欧安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禹守根;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佳;论北约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李华;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根信;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8 刘利民;影响冷战后北约继续存续的决定性因素[D];清华大学;2004年
9 陈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卡丽娜·卡德尔汗;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模式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张峰;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趋势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赫曦滢;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析论[D];吉林大学;2008年
4 蔡宇;东北亚局势与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张红涛;论上海合作组织与“上海精神”[D];新疆大学;2007年
6 陈学文;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张克成;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卓;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陈卓;新安全观框架下的中国对东盟外交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Bayok Anastasiya(娜丝佳);关于中俄欧美对上海合作组织评价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8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97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