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荣耀与辉度”:一种政治建构维度——对《尼加拉》的再解读

发布时间:2018-02-19 17:38

  本文关键词: 格尔兹 尼加拉 巴厘 剧场国 仪典 政治学 国家理论 出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格尔兹的民族志《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通常作为阐释人类学的经典被解读,实际上本书的另一大启发在于通过"剧场国"概念,提出"荣耀与辉度"的政治建构维度,它不仅诠释国家权力和社会正义的诗性,并且是政治建构获得历史意义的真正来源。
[Abstract]:Gulz's ethnography "Niagara: the Balinese Theater State" in 19th century is often interpreted as a classic of hermeneutic anthropology, but in fact another inspiration of the book is the adop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ate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dimension of "glory and brilliance", which not only interprets the poetic nature of state power and social justice, but also is the real sourc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昕;;《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文化的文本式阐释的一个范例[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宋建军;;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分期与发展新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蒋保;影视史学刍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7 易宁;;论司马迁的文献批判思想[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8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9 蒋蓉华;焦俊刚;刘曲华;;基于绩效棱柱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西部旅游地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构建——以云南丽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10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李箭;;教育历史研究的新范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康宝奇;杜豫苏;姚建军;何育凯;;审判组织良性配置和审判权优化运行的路径思考与展望——以西部某省会城市中级法院“全面设置专业化合议庭模式”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常宏;;作为认知模式的草原文化理论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整合作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8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马燕;;清真饮食文化中的美学意蕴[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10 支果;;民间法与盐业合伙契约[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昌uG;网络组织与国家理论的整合之可能性[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蒋超英;浅议邓小平的国家理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吴昌uG;网络组织与国家理论的整合之可能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朱华,钱陈;国家的起源、作用与演变——关于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仇小敏;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价值取向[J];学术论坛;2005年09期

6 周冰,商晨;转型期的“国家理论”模型[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尹奎杰,王欢;后现代语境中国家理论的困境与解脱[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刘和旺;单颖;;可信承诺与国家理论——诺思国家理论的新进展[J];统计与决策;2008年10期

9 刘新春;;列宁对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实践反思[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肖扬东;;“策略关系”国家理论:方法论、源流及主要内涵[J];哲学动态;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茂刚;付存清;;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性发展[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承叔;;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3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新玲;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高江涛;恩格斯国家理论与中国国家起源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张惟英;国家理论的变化[N];学习时报;2002年

4 李青宜;阶级与国家[N];学习时报;2002年

5 施新州;霍布斯的国家理论[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启强;公共选择与立宪民主[D];厦门大学;2007年

2 曹军辉;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范式转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思明;熊彼德主义竞争国家理论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黄海;诺思“新古典国家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李木子;试析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辽宁大学;2011年

4 洪坤;马克思与诺思:国家理论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玲;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国家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姚传健;人学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7 宋向春;在思辨与现实之间—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王志聪;参与式国家理论视角下M村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张文龙;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梁昌俊;论《利维坦》中的国家理论和神学理论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17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17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5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