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民生 民生思想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比较研究 出处:《扬州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民生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民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产物,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民生思想的研究内容,拓宽民生思想的研究领域,深化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解决民生问题的一般规律,为中国人民造福,也为世界人民造福。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和四章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从实践到理论,从历史到现实,从世情到国情,分析了选题缘由,说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研究民生思想和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阐明了选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从国内研究现状到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综述,揭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了本文力求创新和突破之处,方面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创新,另一方而史料整理和分析归纳创新;从研究的根本方法到研究的具体方法,提出了本文本方一方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法,另一方面运用比较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和多学科研究法。 第一章民生理论概述。着重阐述了民生和民生思想的概念和特点,梳理了中外民生思想的发展脉络。民生不仅包括公民的生计与生活,还包括公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包括公民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和尊严价值等内容。民生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永恒性等特点。民生思想是指人类社会为改善民生而提出的各种思想,具有历史性、特殊性、阶级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国外民生思想从慈善思想→救济思想→保险思想→保障思想→社会福利思想,层层递进,不断发展。中国民生思想从西周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战国强调“民贵君轻”思想→汉代系统阐述“以民为本”思想→唐朝反复强调“君舟民水”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源远流长,民生不息。 第二章资本主义民生思想。一是阐述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从经济、政治、思想和科技等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条件,从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等方面梳理了资本主义民生心恕的发腱脉络;二是分析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西方古代慈善济贫思想是资本主义民生思想萌芽时期的理论渊源,德国新历史学派政府干预理论是资本主义民生思想形成时期的理论,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是资本主义民生思想发展时期的主要理论支撑,福利国家民生保障理论是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成熟时期的重要理论基础;三是概括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强调社会保险,关注社会救助、重视社会福利;四是揭示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实质。资本主义民生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民生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巩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掩盖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同时分别阐明了资本主义重视民生和资本主义民生福利发展的原因;五是分析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缓和了劳资之间的矛盾,推动了社会保障的发展,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也对社会主义及其民生思想产生了影响。 第三章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一是阐述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从经济、政治、思想和实践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条件,从萌芽、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等方面梳理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脉络;二是分析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产生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渊源,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扬弃;三是概括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重视人民群众作用、注重生存优先保障、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揭示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实质。人民当家作主是其前提,为全民谋利益是其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其精髓;五是分析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影响。主要包括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章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比较。纵观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和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主要包括:都需巩固政权统治、都需符合本国实际、都需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都需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不同点主要包括:背景条件不同、思想基础不同、主要内容不同、实现途径不同、目的本质不同。从理论基础、根本目的、实践检验、能否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看,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科学的民生思想,但必须正视社会主义民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但必须承认资本主义民生实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总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民生建设的经验教训,人类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重视制度建设、加强法律保障、强化政府调控、注重社会公平、倡导社会共建、结合本国实际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芳;;论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4期
2 张宏韬;庞海云;;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再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孙一先;;毛泽东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之一[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杨松;李瑾;;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渊源探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朱易安;张蓉蓉;石文龙;;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渊源之探索[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杨立新;孙沛成;;佟柔民法调整对象理论渊源考[J];法学家;2004年06期
7 王家运;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孙秀艳;;试析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渊源与挑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12期
9 刘顺吉;;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方略理论渊源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陈赞晓;;关于文化经济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的“驱动力”原理探析[J];理论界;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馨月;;民生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张秋霞;;如何做好民生档案[A];2009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勇;李兰;崔美瑛;;建立完善地方政府民生长效机制问题研究——以延边州为研究对象[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4 黄飚;;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莹峰;黄月;;十三、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关键就是解决民生[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姚茂宽;;论民生档案“两大体系”建设的内涵、内容及对策[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贵州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清华;;推进民生工程必须把握三重环节[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付建伟;;健全完善民生档案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民生档案的理解与思考[A];档案安全与档案服务——2011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小敏;;新形势下加强民生建档工作的思考[A];“纪念建国6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禹启华;;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问题剖析与路径选择[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贵州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艾邦 特约记者 孙晓云;以民生档案为核心 抓紧建设“两个体系”[N];中国档案报;2008年
2 刘星邋兰自涛 丰昌贵;“民生档案”记录民情[N];四川日报;2008年
3 记者 孔非;市政府就2009年民生工作征求市民意见[N];长春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余志华;我市召开“民生工程”工作调度暨“六项考评”工作布置会[N];抚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罗猛 通讯员 唐彦乐;兴宾区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N];广西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苑海志;当翻过这座山[N];吉林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周勤;提案事关民生 件件落地有声[N];酒泉日报;2008年
8 记者 欧林;一件件办好关系民生的实事[N];嘉兴日报;2008年
9 ;民生之举[N];民族日报;2008年
10 杨晓洪;2160万元社会资金参建民生工程[N];南充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同;公共服务绩效优化与民生改善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胡运锋;列宁东方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汤跃跃;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韩跃民;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赵静波;行政判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士泰;清末民国土地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书清;金融法理念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严振书;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赵琰;霍耐特“承认理论”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荣真;刘少奇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2 汪红奎;我国民生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庆;电视民生新闻创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常艳杰;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赵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农村民生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赵怡帆;基于民生问题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王宇鸣;我国民生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亮;电视民生新闻:困境中的探索[D];河北大学;2010年
9 刘知鸷;我国网络民生新闻的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颖;河南电视台《民生大参考》栏目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19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1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