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哲人与僭政——施特劳斯与科耶夫关于《论僭政》的争论

发布时间:2018-03-14 06:00

  本文选题:施特劳斯 切入点:科耶夫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施特劳斯与科耶夫关于《论僭政》的争论在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非凡的思想意义和政治意义。科耶夫相信哲学就其本性而言具有历史性质,哲人必须通过实现政治性的普遍同质国家才能获得最终的理论真理;施特劳斯坚持古典的哲学理解,反对历史主义和彻底的哲学启蒙。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争论从表面上看是关于哲学与政治关系的争论,从根本上说,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古今思想关于真理观和存在论的分歧。
[Abstract]:The dispute between Strauss and Koyev on "blasphemy" was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in 20th century. Koyev believed that philosophy was of a historical nature by its nature. The philosophers must achieve the ultimate theoretical truth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 a political universal homogeneity; Strauss insisted on classical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pposition to historicism and thorough philosophical enlightenment. The dispute between Strauss and Koyev is ostensib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and fundamentally speaking, The central issue of this controversy 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ideas on truth and existentialism.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D0-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谷雪梅;;论新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马威;;列奥·施特劳斯的神学-政治问题研究[J];研究生法学;2010年03期

4 杨子飞;;反启蒙运动的启蒙——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新解[J];道德与文明;2011年05期

5 高山奎;;作为政治的解释学与当代解释学之争[J];东方论坛;2011年02期

6 孙爱玲;秦仁重;;解救大学教育危机——教育哲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6期

7 蒋文学;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责任思想[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长伟;;苏格拉底之死与公民教育的绝唱[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9 冯钢;杨子飞;;“冷却”施特劳斯——论对施特劳斯的简单化与极端化[J];道德与文明;2012年06期

10 朱兵;;哈维·曼斯菲尔德解读马基雅维利之路径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兵;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广瑞;如何追求幸福?[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升平;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D];复旦大学;2011年

6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茂申;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之“新君主”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吕小花;阿里斯托芬的和平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江伟;德性的探寻:论柏拉图《王制》中的正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晓波;论德里达对“历史终结论”的解构[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仇小敏;政治无道德及其反思[D];湘潭大学;2003年

6 孙德鹏;令状的司法化与普通法的形成[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张健伟;以目的论的方法重建德性伦理学——《德性之后》伦理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郑兴凤;施特劳斯解释学方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兴建;自然,抑或约定[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玮;马基雅维利对基督教的批判[D];清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由颠狂返回清明与温良:施特劳斯的苏格拉底政治哲学转向[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2 张立波;;福山和马克思主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3 杨策;施特劳斯的苏格拉底政治哲学转向[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4 张盾;;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关系——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显白教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2期

5 袁世垠;游殿书;;施特劳斯州长畅谈世界形势[J];世界知识;1985年21期

6 尚实;忧患意识[J];读书;1994年12期

7 王升平;;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一个文献述评[J];理论界;2010年11期

8 王静萱;;霍布斯:用心良苦的叛逆者——读施特劳斯之《霍布斯的政治哲学》[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9 张艳梅;杨策;;自然权利观念的起源——兼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王升平;;施特劳斯与现代性反思的“立场”——关于施特劳斯思想研究的中国意义的一种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大为;;在上帝与虚无之间——黑格尔的苦恼意识及其现代变式[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王国坛;;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解[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卿文光;;语言·思维与精神——依黑格尔精神概念看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5 席升阳;;黑格尔建构《逻辑学》范畴的方法及原则[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6 高正;;老子与黑格尔[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梁志学;;从周先生的黑格尔逻辑研究谈起[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8 李鹏程;;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形而上学建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雪枫;新版《约瑟夫传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中国社科院 梁志学;解释单调的无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张汝伦;黑格尔的《历史哲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应贺佚(学人);那张高贵的兔脸[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雷思温;《从黑格尔到尼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张国清(旅荷学者);后现代思想舞场的旁观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黑格尔:平庸化中国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刘小枫;施特劳斯的信仰与沃格林的政治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本报书评人 云也退;怀疑与悲观的深处[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对话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邓正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洪涛;从施特劳斯学派源流看新保守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杨子飞;反启蒙运动的启蒙—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朱康;别求新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5 柳谦;教育承认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叶颖;普世秩序的多元表达[D];北京大学;2007年

7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8 曹明;西欧近代法权观念衍变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罗朝慧;自由的必然性与现实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刘艳;神学批判的终结与现实批判的开端[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青;冲突与和解[D];国际关系学院;2006年

2 侯盈露;希腊智者哲学新探[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孙云宽;黑格尔戏剧美学思想评述[D];安徽大学;2004年

4 信国策;试析施特劳斯基于现代性角度对洛克思想的认识[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路西昆;施特劳斯的霍布斯政治哲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黄小芳;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观[D];扬州大学;2013年

7 马莉雅;审视施特劳斯虚无主义的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贾瑞霞;色诺芬的政体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忆莞;冲突与毁灭—黑格尔冲突理论视角下田纳西·威廉斯剧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的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黄久松;寻找自由实现的处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本文编号:1609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09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