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桑葵国家理论研究
本文选题:国家理论 切入点:自由主义 出处:《辽宁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大萧条”阶段。过去被各国所信奉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逐渐失去了影响力。社会现实的转变呼唤着一种新的普适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的出现。鲍桑葵的国家理论正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 鲍桑葵(Bernard Bosanquet,1848-1923)是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国家的哲学理论》(1899)和《美学史》(1892)等。鲍桑葵在政治上反对自由派思想家的国家理论。他认为国家本身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它的最终目的如同它的成员的最终目的一样,是排除实现普遍幸福的障碍,以求得最美好的生活。国家之采取强制措施正是出于这种目的,因此公民对国家应当服从。国家的地位居于社会之上,而作为国家的行动则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鲍桑葵继承了古希腊城邦思想和德国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国家理论。他力图用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来补充发展英国古典自由主义,使后者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鲍桑葵的国家理论坚持社会有机体论,反对英国传统的机械主义国家观,在对国家和个人关系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鲍桑葵的国家理论也有其内在缺陷,与他同时代的以及后世的学者认为他的国家理论与英国自由主义的联姻是不成功的,并且有导致国家极权主义之嫌。 鲍桑葵的国家理论满足了19世纪的社会需要,在国家对社会进行干预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19th century,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Britain, entered the stage of "Great Depression". The laissez-faire market economy policy adopted by all countries in the past gradually lost their influence. The change of social reality called for a new universal theory. Especially the emergence of national theory. Bosanquet's theory of state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eriod. Bosanquet Bernard Bosanquett (1888-1923)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the New Hegel Doctrine in England. His main works include the philosophical Theory of the State (1899) and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1892). Bosanquet's political opposition to the national theory of liberal thinkers. Home itself is the embodiment of public will, Its ultimate aim, like that of its members, is to remove obstacles to universal happines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possible life. It is for that purpose that the State adopts coercive measures, Therefore, citizens should obey the state. The status of the state is above the society, and the action of the stat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public will of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Bosanquet inherited the ancient Greek city-state thought and German Hegel's theory of state and put forward his own theory of state. He tried to supplement and develop the classical liberalism of England with Hegel's philosophy of state. To enable the latt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Bosanquet's theory of state adheres to the theory of social organism and opposes the traditional British mechanistic view of the state. But Bosanquet's theory of state also has its inherent defects, and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scholars believe that his theory of state and the marriage of British liberalism were unsuccessful. And there is a suspicion of leading to state totalitarianism. Bosanquet's theory of state meets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in 19th century and has been deeply explored on the issue of state intervention in society. It is still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day.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3;D09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杨巧蓉;;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国家理论新探[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张芳山;涂宪华;;“国家”概念的历史演绎——兼论昆廷·斯金纳的国家理论[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3 刘京萌;;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对发展型国家理论的再认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J];求是;2011年15期
5 樊凡;;论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的解释性困境与局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力;;略论程序作为行政正当性的扩展——兼对《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埃里克·沃格林;黄其松;;政治理论与普通历史的模式[J];政治思想史;2011年02期
8 赵淼;;自由、权威与法治意象:欧克肖特的国家理论[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0年02期
9 任剑涛;;为建国立规——孙中山的建国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周建勇;;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分析[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郑茂刚;付存清;;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性发展[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南丽军;;从葛兰西到哈贝马斯——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再思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庞学铨;;一种与全球化相呼应的政治哲学(提纲)——赫费政治伦理学的主要理论贡献[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吴钰;;我国保险制度的国家意志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贺卫;;试论诺思的经济增长学说——制度变迁理论[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崔世广;;试析日本近代家族制度与军国主义的内在关联[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10 孙圣民;黄少安;;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井田制的兴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 郭忠华;民族国家理论的悖论性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惟英;国家理论的变化[N];学习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张飞岸;走出理论实验场,,建构本土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施新州;霍布斯的国家理论[N];学习时报;2006年
5 秦弓;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单世联;美的另一个深沉版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李青宜;阶级与国家[N];学习时报;2002年
8 郭忠华;从“文本”到“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邹啸鸣;税的三种逻辑[N];经济观察报;2006年
10 江怡;权利和利益关系的哲学[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的国家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赖普清;市场的性质[D];浙江大学;2007年
3 柴可辅;高攀龙思想研究:理学与心学之接洽[D];浙江大学;2009年
4 范伟;新国家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D];武汉大学;2005年
6 张启强;公共选择与立宪民主[D];厦门大学;2007年
7 陶永新;14-17世纪欧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路占胜;布局与求解[D];复旦大学;2007年
9 朱祥海;国家主义法哲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索海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旭;鲍桑葵国家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黄海;诺思“新古典国家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洪坤;马克思与诺思:国家理论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玲;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国家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李木子;试析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辽宁大学;2011年
6 马宁;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兴龙;新中国会计模式的选择与变迁[D];重庆工学院;2007年
8 郑超群;近代早期乌托邦思想中的国家理论[D];东南大学;2005年
9 李超;世俗威权制度建构的逻辑[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黄永祥;国家理论:马克思与吉登斯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2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