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正义的维度

发布时间:2018-03-16 19:22

  本文选题:正义 切入点:承认 出处:《政治学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的正义理论和实践往往过于强调经济领域中的分配正义,但正义并不等同于分配正义。在概念层面上,正义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关系,其中每个人的内在价值都得到他人的肯定。正义的维度是相互承认关系在特定社会互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相互承认关系在分配领域、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中分别体现为分配正义、文化正义和政治正义三个维度。在经验层面上,正义的三个维度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分配的正义并不决定其他两个维度的正义。分配正义与其他两个维度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分配的正义(不正义)会支持(强化)文化和政治的正义(不正义),反之亦然。要全面而有效地建设一个正义的社会不能只关注分配正义一个维度,而应当联动地建设三个维度的正义。
[Abstract]:The curren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justice often emphasize distributive justice in the economic field, but justice is not equal to distributive justice. At the conceptual level, justice is a kind of mutual recogn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The dimension of justice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mutual recognition relationship in the specific social interaction field.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and politics, there are three dimension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cultural justice and political justice. In the aspect of experience,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justice have relative independence. Distributive justice does not determine justice in the other two dimensions. Distributive justice also interacts with the other two dimensions. Distributive justice (injustice) supports (reinforces) cultural and political justice (injustice). And vice versa. To build a just society in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way, you can't just focus on one dimension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The justice of three dimensions should be built in linkag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分类号】:D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孙显元;;“向钱看”的经济正当性与道德正当性[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赵红;郭淑新;王义芳;;高校知识女性的道德困惑及道德自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于璐;;功利主义与道义主义由分趋合浅议[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崔微;;关于康德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阐释[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谢佑平;江涌;;论我国以人为本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应有结构——科学发展观的刑事司法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季丹丹;郝乐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9 熊恩涛;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公信力流失困境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波吉,李小科;何谓全球正义?[J];世界哲学;2004年02期

2 何建华;论经济正义的凸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3 黎珍;社会资本与正义的实现[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4 王志刚,贾中海;公平的正义理论及其权利依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谧;张军;;“正义”原则的价值透视[J];学习论坛;2006年03期

6 王娜;;修复正义的理论之争[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7 张振国;;抽象正义与可感知的正义[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2期

8 李飞;;探寻正义之源——读《正义的两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丁先存;;近代西方正义理论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启示[J];行政论坛;2008年02期

10 朱华彬;;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看何谓“正义”[J];岭南学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峰;;公平正义的理念与政府公共职能的配置[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2 杨国荣;;理解正义——正义的历史内涵与正义的超越[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黄雪坚;;平等地享有良好环境——我国代内正义法律原理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4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5 丁利;;社会正义理论:豪尔绍尼与罗尔斯的比较[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俊;;罗尔斯正义第二原则的法理辨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7 于志葵;;创新正义理论 构建和谐社会[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邱国栋;;罗尔斯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贵州”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第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义性探析——基于罗尔斯正义第二原则的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通进;作为伦理学基本理念的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正义的原则与策略[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靳志强;正义理论的规范性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郑永奎;简论“经济正义”[N];光明日报;2001年

5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永华;正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N];南方日报;2007年

6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高惠珠 中共上海市建设交通党校讲师 刘严宁;城市建设彰显“空间正义”[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文长春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独白到对话:动态正义观的确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臧峰宇;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N];光明日报;2011年

9 刘明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离不开公正意识的培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阿玛蒂亚·森;正义与世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万绍和;从古代正义到现代正义[D];浙江大学;2004年

2 肖劲草;交换正义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鹏;修复式正义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徐清飞;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6 夏纪森;正义与德性—哈耶克与休谟的正义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鹤;公平正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冲;阿格妮丝·赫勒的超越正义理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薇;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4 赵倩;马克思批判性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胡玉梅;论资本主义与正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军垒;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正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旭凤;阿马蒂亚·森“平等的正义理论”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8 白晓明;柏拉图正义理论的探究[D];湖北大学;2013年

9 黄潇;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弗雷泽正义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波;从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看罗尔斯、诺齐克之争[D];吉首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21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21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