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协商民主:公民资格理论的反思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24 07:05

  本文选题:协商民主 切入点:公民权利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摘要】:协商民主理论对传统公民资格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反思和重构,这种反思和重构,既体现在对于公民权利基本理念和结构的反思和发展,也体现在对于民主参与的内在决定性要素——公民理性和责任的强调和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科学发展同样必须重视对中国公民资格发展的深入思考。
[Abstract]: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n the traditional citizenship theory systematically, in-depth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he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refl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concept and structure of civil rights, also described in the system for internal stress and decisive factors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responsibility.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lso must pay attention to in-depth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izenship.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
【基金】:董石桃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左翼参与民主的理论形态与实践模式研究”(10KS016) 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公民资格发展和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11YBA295)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中心开放课题“毛泽东农民政治参与思想研究”(12my001) 湘潭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公民资格发展和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11QDGG09)
【分类号】:D0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兆明;公共理性·市场经济秩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马修·费斯廷斯泰因,王勇兵;协商、公民权与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陈明;;农业生态安全视角下农民公民性培育的价值与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邱程;;论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民主精神[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陈秀;;高校女职工和谐发展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华;;论和谐社会中政府的社会服务意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孔锴;孙启林;;试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效果——以建国至内战时期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刘荣昌;;公共治理背景下水资源保护法律规制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爽;;水资源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齐卫平;陈朋;;协商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沟通机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陈泽环;;《大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7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9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8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J];资料通讯;2004年02期

2 童庆平;;也谈协商民主的基本要素[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秦长江;;协商民主理论的分野与整合——基于市民社会的视角[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4 郑永兰;张晓东;;协商民主文献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10期

5 卢瑾;;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与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8年05期

6 杨弘;肖克;;论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基础及启示[J];学习与探索;2009年03期

7 王洪树;李敏;;国外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理论流派、政治实践与存疑及回应[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韩冬梅;;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9 高奇琦;;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政党因素的缺位及其修正[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杜英歌;娄成武;;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万斌;董石桃;;协商民主和公民参与领域的扩展[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三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2 贾宇琰;准确判断译丛价值 重磅推出热点丛书[N];中国邮政报;2007年

3 陈家刚 中央编译局;协商民主要素分析:多元主义、公民社会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鑫;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明强;价值多元条件下民主决策的可能性求索[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晓璇;论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星涵;西方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及未来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崔恒良;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雷雷;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邱殿鹏;古特曼和汤普森的协商民主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李红亮;协商民主理论探析[D];厦门大学;2006年

9 汪本利;哈贝马斯协商民主思想的法理学思考[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张芳芳;詹姆斯·菲什金协商民主理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7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57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