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党派实在论”的结构诠释学

发布时间:2018-04-09 20:39

  本文选题:媒体—新闻分析 切入点:结构诠释学 出处:《社会》2015年04期


【摘要】:如果政治宣传,意识形态以及党派性等概念真的从这些概念本身的内涵来界定自身,那么,在追逐某个政治议程时,这些概念由于存在明显的偏见,从而会导致自相驳斥的结果。因此,毫不奇怪,这些沟通类型的显明特征之一就是宣称它们在精准和公平地再现实在,并且否认存在政治偏见的丑恶内涵。笔者称这种类型为"党派实在论",即被政治驱动的媒体演出,它们象征性地把自己呈现为是在实在论类型下运作的。本文的问题是,党派性媒体报导是如何在追逐自身的政治议程的同时创造出一种中立且无偏见的实在论表象的。为此,本文借用文化社会学的结构诠释学方法,以"奥莱利实情"这档非常流行的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党派实在论的分析案例。本文认为,"奥莱利实情"是通过如下几个范畴来生产一种用以诠释新闻的"党派实在论"框架的:主持人形象建构、围绕二元对立符码形成复杂的潜在意义结构,以及一套精致奥妙的修辞技巧。虽然这档节目自诩是一扇投射现实的简单窗户,但事实上,它启用一套精妙的党派文化系统来确证观众通过这扇明显中立的窗户所看到的东西能够支持节目制作人的政治利益。为了让新闻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暗合各种党派结论但又看起来依然是实在论,而非充斥着偏见,节目的每个情节和片段都依据一个意义结构来搭建问题。这个意义结构虽然具有强烈的党派结论导向性,但又能给人一种对各方观点都进行过理性思考的外表。本文认为,这种针对意义结构的深度分析对于理解作为政治沟通类型的"党派实在论"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f concepts such as political propaganda, ideology, and partisanship really define themselves in terms of their own content, then, in the pursuit of a political agenda, these concepts are clearly biased.This will lead to self-refutation of the results.It is not surprising, therefore, that one of the obvious features of these types of communication is to claim that they are accurately and fairly reproducing reality and to deny the existence of the ugly connotations of political prejudice.The author calls this type "partisan realism", that is, politically driven media performances, which symbolically present themselves as functioning under the type of realism.The question of this paper is how partisan media reports create a neutral and unbiased realism representation while pursuing their own political agenda.Therefore,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hermeneutics of cultural sociology, this paper takes O'Reilly fact, a very popular American television news program, as a case study of partisan realism.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O'Reilly fact" produces a framework of "partisan realism" to interpret news in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the image of the host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potential meaning is formed around the binary antagonistic code.And a sophisticated rhetorical technique.While the show boasts of itself as a simple window into reality, it actually enables a sophisticated system of partisan culture to confirm that what viewers see through this visibly neutral window supports the political interests of the show's producers.In order for the news to be somewhat partisan but still realistic rather than biased, every plot and episode of the show is structured according to a structure of meaning.Although this meaning structure has strong party conclusion orientation, it can give people a kind of appearance of rational thinking about all viewpoints.This paper holds that this kind of deep analysis of meaning struc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partisan realism" as a type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美国俄勒冈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D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孟兰娟;尚京华;曾湘琴;;基于谷歌学术的对美国新闻偏见与倾向实证研究的回顾(2000-2013)[J];国际新闻界;2014年08期

2 徐其森;;未竟的争论:当代美国“政治极化”研究述评The Unaccomplished Debate:Review on Researches of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n Contemporary America[J];美国问题研究;2013年02期

3 John Heritage;;Language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Conversation Analytic View[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丁方舟;;“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度经;知识的条件:人口控制论如何获得权威[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杨长云;公众的声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D];厦门大学;2009年

3 罗乐;大众传媒体育再现中的赢利创新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姜文斌;政治、文化、经济目标之平衡:加拿大广播电视产业政策演变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小娟;北美报纸上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2 杨硕;《宠儿》中文化创伤的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雷传方;微博环境下政府应对网民诉求的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徐其森;当代美国政治极化新发展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4年

5 楚静;文化社会学视域下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6 管静静;微博互动及其对敌意媒体效应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诠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汪全军;;法律诠释学之殇——基于《法律解释的范式批判》一书的分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04期

3 蒋红雨;;诠释学与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J];学理论;2012年23期

4 王浩斌;;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亓光;;政治诠释学:义界、特征与相关性[J];学海;2014年01期

6 杨秀菊;;对实践的科学诠释学分析[J];理论探索;2014年01期

7 谢晖;规范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何强;赵天成;;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在当代诠释学意义上的历史性与开放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余敦康;诠释学是哲学和哲学史的唯一的进路[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谢晖;事实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彭启福;;理解、解释的限制与批评的自由——对赫施新方法论诠释学的一种解读与批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伟;;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6 邓绍光;;范浩沙以言说行动理论为中心的神学诠释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7 李金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及其争论述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8 李河;;Repetition(重复):激进诠释学的一个基本语词[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潘德荣;;易与不易——对“易”道的诠释学解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诠释学是一座桥[N];光明日报;2002年

2 吉富;诠释学与人类学[N];人民日报;2000年

3 洪汉鼎;立足当代的诠释学文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记者 孙龙;“儒学经籍与诠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潘德荣;诠释学的“濒死”与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精神诠释学的“教化”目的:回归古典的精神整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姚满林;重新发掘弗洛伊德的诠释学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景海峰;中国诠释学的几种思路[N];光明日报;2002年

9 金梦兰;文本意义与文学诠释[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诠释学是一种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守永;保卫作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麻相漫;诠释学语境中的马克思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鲁强;试论法律诠释学中的“先见”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尔曼;艺术真理与诠释学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4 任中杰;诠释学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燕;诠释学的社会科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6 陈锦宣;生存论诠释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艺哲;基于诠释学的产品意义增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杜丽娟;以诠释学视角解读《牡丹亭》不同英译本[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子廓;埃米里奥·贝蒂方法论诠释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罗兵;从“本体诠释学”到C理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8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28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