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制度安排的效用

发布时间:2018-04-22 00:30

  本文选题:制度 + 制度安排 ; 参考:《湘潭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都与制度有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度安排效用问题。制度安排是制度主体设计、选择、确立和实施制度规则的一系列过程,而制度安排效用是制度运行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保障社会成员尽可能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三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状态。要实现三个方面内容就需要制度安排中达到公平和效率的要求。 我国制度安排效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传统和国外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思想文化的制约表现主要在制度原则和伦理对一些普世原则的缺失。国外思想文化的制约表现在国外传入的思想文化不能适应国情和一些思想文化糟粕对制度的销蚀作用。其二,制度环境,即宪法以及基础性的制度规则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限制了制度安排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力度。其三,制度体系和制度实施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制度主体的理性局限和利益纠缠以及制度实施不得当。 为提高制度安排效用,其一,需要树立正确的法律道德文化观,进行长期的宣传和教育,以法律制度为保证,并不断开辟新建设途径,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道德文化水平;同时还要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培育公民社会的基础条件,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其二,需要解放思想,破除落后保守观念,积极吸取世界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三,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合理的程序、规则条文和制度结构,并优化制度实施的主体、客观条件和实施组织,配以相应的机制,确保制度实施准确到位。
[Abstract]:Many of the problems in social life are related to the system.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is the utility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system arrangement is a series of processes in which the system main body designs, chooses, establishes and implements the rules of the system, and the utility of system arrangement is the function and function embodied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operation. It mainly manifests in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o maintain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al environment; two is to guarantee the right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social members to pursue happiness as equally as possible; the three is to form a dynamic state of society. To achieve the content of the three aspects, it need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n the system arrangemen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low efficiency of China'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irst,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and foreign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restriction of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culture is mainly in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 principles and ethics to some universal principles. Second,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basic institutional rules,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restrict the scope and effect of the system arrangement. Thirdly, the restric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rational limitations of the institutional owners, the entanglement of interes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It's not righ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arran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correct concept of legal ethics and culture, carry out long-term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guarantee the legal system, and constantly open up new ways to improve the legal moral and cultural level of the whol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civil society and strengthen the public. The main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the consciousness of rights an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an promote the maturity of the civil society. Secondly, we need to emancipate the mind, break down the backward and conservative ideas, actively absorb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the world system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goo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irdly, we ne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system, build a reasonable procedure, rule articles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optimize the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body,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with a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to ensur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in place accurately.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淼焱;;中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初探[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2 李义平;;地方政府行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肖松;;制度安排视野下的风险投资——一种法经济学的范式[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4 张燕;罗立宇;;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制度安排[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7期

5 严行;包志伟;熊邓灵;;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制度安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6 刘镭;;对中国发展模式制度安排的经济学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7 秦岭;;运行机制、功能分析与制度设计——基于对江苏省五县市农村社会组织的调查[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8 汪仕凯;;民主化的制度基础:一个文献理解与逻辑重构[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9 韩志明;;制度的虚置与行动者的缺席——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刘双舟;;关于首都环境圈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思考[J];新视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书堂;董纪友;;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市场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2 姜大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社会技术[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辛怡;;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效益思考——以农村土地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为例[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睿胤;徐建春;;级差排基:一项新的土地制度安排何以可能?——浙江省A市H村个案研究[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文少保;;学习型企业创建的囚徒困境——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7 刘国军;;完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菊莲;王燕磊;;我国私营企业制度安排的优势与缺陷及其变量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封小云;;WTO框架下粤港经济合作的主要对策思考[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臧乃康;;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制度安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建平;关键是制度安排[N];中国水利报;2005年

2 蒋京议;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N];学习时报;2005年

3 郑文;制度安排好戏连台[N];证券时报;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 董迎春;信用的确立在于制度安排[N];工人日报;2001年

5 ;制度安排的风险[N];经理日报;2004年

6 韩东屏;重视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N];人民日报;2003年

7 莫言锋;期待“民生盛宴”的制度安排[N];中国信息报;2007年

8 记者 闻召林 郭凤琳;拿出决策勇气 做好制度安排[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燕继荣;文明治理及其制度安排[N];学习时报;2004年

10 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 林默彪;以德治国与制度安排[N];福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2 娄淑华;公民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陈建奇;国库资金对货币政策效应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何剑伟;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徐怀伏;技术创新溢出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滕月;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战梦霞;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吕玉广;资源产业制度变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凌云;论制度安排的效用[D];湘潭大学;2011年

2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3 覃发艳;县域金融安排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刘鹏;中共执政以来领袖更替问题的考察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孙静波;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制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许善明;论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7 霍丽文;《南风窗》的媒体责任理念及其实现途径[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朱云桥;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9 尹艳芳;制度安排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D];山西大学;2005年

10 郝海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4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84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