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体”与“国家”之间——评萨特政治哲学的三元结构
本文选题:个体 + 群体 ; 参考:《人民论坛》2013年26期
【摘要】:萨特以"个体"作为原点,将"群体"、"国家"纳入个体实践之整体化演进历程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者的循环结构。其政治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简单对立,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深远意义。作为核心范畴的"个体"本质上是抽象的设定,在三者之间构建的三元结构最终成为一个无限循环,实质上是抽象的政治构图。
[Abstract]:Sutter takes "individual" as its origin, and integrates "group" and "country" into the overall evolution process of individual practice, and builds the circular structure of the three. In a sense, its political philosophy transcends the simple opposition of liberalism and communitarianism, and has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anti essentialism. The above is an abstract setting, and the three element structure between the three eventually becomes an infinite cycle, essentially an abstract political composi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公共课部;
【分类号】:D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时中;;在“个体实存”与“角色共在”之间——重评萨特伦理学的构建理路[J];伦理学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晓燕;;命定的自由:析勃朗特和萨特二人自由思想的契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陆嘉宁;;存在的荒原 读解美国影片《老无所依》[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王志军,姜玉洪;作为偶然性存在的人——论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前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5 冯溪屏;;从人的类本质到人类生产力──兼谈马克思存在论的缘起[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6 张广照;;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的不同来源和根本差别[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荆兴梅;;《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存在主义解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仰海峰;“现实的个人”与人学形而上学的颠覆[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9 崔丽华;;试论人本主义总体性的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0 刘顺;周泽红;;机遇、挑战与回应:后危机时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考量[J];创新;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5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7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8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10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叶小荣;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岳子容;萨特社会集团理论的存在主义本质[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白云;萨特与马克思他人观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牟曦东;马克思对人本质界定的视野与维度[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超;列维—斯特劳斯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大娟;萨特前期他者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南n\;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2 孙周兴;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邓安庆;西方伦理学概念溯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概念的实存论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4 H.马尔库塞;马迅;;萨特尔、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J];哲学译丛;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滔;;试论霍布斯设计的现代政教体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欧阳英,程晓萱;在否定中立意重建——论黑格尔政治哲学的发展走向[J];学术研究;2005年10期
3 陈海燕;;托尼政治哲学中天赋、阶级和平等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汝伦;极权主义和政治现代性——读《极权主义的起源》[J];现代哲学;2005年04期
5 万斌;;略论政治哲学[J];政治学研究;1987年03期
6 李志凯;;政治哲学体系论纲及其图解[J];理论导刊;2008年06期
7 周三华;;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8 赵华;;政治哲学视阈中的公平概念[J];黑龙江史志;2010年09期
9 黄芳;张帅;;政治哲学视域下的政治文明[J];经营管理者;2010年14期
10 曲长海;李健;;老子民本思想发微[J];黑龙江史志;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正繁;;我国政治哲学若干问题研究综述[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2 周芬;;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综述[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余治平;;董仲舒政治哲学之新议[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敬海新;;以思想解放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创新和发展[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宋圭武;;国家的本质及国家职能[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7 刘学斌;;政治学哲学:必要性与学科定位[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赵敦华;;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顾肃;;当代西方道德与政治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徐英瑾;;对于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学进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倩;从政治哲学看“情性”、“礼义”[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王立;“思想中的现实”:政治哲学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9年
3 李海青 赵玉洁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政治哲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范素;“政治哲学”是如何可能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王洪波;阅读伯林的十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王新生;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亟待推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霍伟岸(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美德抑或权利?[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张继清;认识“坏世界”与建设“好世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姚润皋;简评《权力论——合法性合理性研究》[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郑向鹏;纵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N];深圳特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向英;论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预设[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锋;朱熹政治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文长春;逻辑在先的个人权利[D];吉林大学;2006年
4 齐宝江;政治公平与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5 邓玉函;政治平等的理论探析与现代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余友辉;西塞罗修辞性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靳松;个人、政府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素艳;从宏观政治到微观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冯松涛;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政体[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刘靖北;现代中外政党—国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丽;论财产权与西方政治文明[D];河南大学;2006年
2 王颖;解读市民社会的概念[D];江南大学;2008年
3 周前程;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余意;托尼政治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文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之比较[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锦;晚唐道家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仇小敏;政治无道德及其反思[D];湘潭大学;2003年
8 王磊;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建设[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勇;政治哲学视域中的身份符号[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10 田杨;桑德尔政治哲学及其伦理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7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2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