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综述:范式与变迁
本文选题:政治学 + 制度主义 ; 参考:《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制度主义发展与变迁也是政治学发展轨迹的缩影。从19世纪至今,制度主义经历了传统制度主义与新制度主义两个阶段。20世纪中期,传统制度主义被行为主义取代。在行为主义经历短暂繁荣之后,制度主义重新崛起,它继承了传统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的精髓,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三大流派。新制度主义对国内政治学研究影响重大。无论理论建构,还是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选取,中国的政治学研究都面临着变革契机,尤其要整合西方制度理论并实现本土化,形成适合于中国自身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Abstract]:Institu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ore propositions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institutionalism is also the epit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Since the 19th century, institutionalism has gone through two stages of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ism and neo-institutionalism.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ism has been replaced by behaviorism. After a brief boom in behaviorism, institutionalism rose again. It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ism and behaviorism, and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rational choice of institutionalism. Sociological institutionalism and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are three major schools.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domestic political science. No matter the theory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angl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selection, the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is faced with the opportunity of reform, especially to integrate the western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and form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s suitable for China itself.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福禄;;关于历史制度主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学艺;徐鸣;;政治科学:政治化,还是科学化?——从范式转换的角度看新制度主义的产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刘杉;;系统论视野中新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局限性[J];浙江学刊;2009年01期
4 张立强;;探寻理论演变的轨迹——从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得到的几点启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4期
5 田湘波;杨晓芳;;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对政治学研究的挑战和启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汪华余;政治理论中的制度分析:在批判中超越[J];教学与研究;2003年12期
7 朱德米;当代西方政治科学最新进展——行为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张敏;浅析二十世纪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两条主线[J];理论与改革;2004年05期
9 余宜斌;;政治学: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J];兰州学刊;2007年07期
10 徐贵玲;;新制度主义视角下对政府决策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2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2001年工作总结[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梁多;胡宁生;;关于公共组织中政策选择模型的探讨——基于整合两种制度主义方法论的研究[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4 陈健;;相对多数选举制与两党体系相关性辨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5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学斌;;政治学哲学:必要性与学科定位[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范炜烽;刘小年;;关系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新方法[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邹建锋;;老子政治思想的永久魅力[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学研究评估(1995-2005)[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谢庆奎;;序言[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新峰(书评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制度?[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2 范子墨;新制度主义:西方政治学新发展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叶晓娴 综合编译;美国“政治学研究”要出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杨海蛟;《政治学研究》编委会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马丁·史密斯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张亮/译;《政治学研究》:英国政治学研究会旗舰刊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张康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康之:关注“中心-边缘”结构,发展“积极的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 李慎明;政治学研究30年[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孙麾;打开政治学研究的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李月军 中国军事科学院;年终回顾:2009年中国政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杨海蛟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授;杨海蛟:充分展示政治学的重大成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雪松;政治世界的制度逻辑[D];吉林大学;2010年
2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D];复旦大学;2003年
3 严俊;民主的价值及其条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肖克;当代西方保守主义民主政治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山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建华;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评析[D];厦门大学;2001年
3 郝成禹;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4 马雪松;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张力[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灏涵;为民主辩白—探索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D];吉林大学;2007年
6 冯志峰;中国政治学方法论30年:现状、检视与发展[D];苏州大学;2009年
7 张平;利普塞特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相关性理论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胡长超;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晓川;后发外源型政治发展中的强制性因素与诱致性因素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庄立峰;中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1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4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