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的自治性
本文选题:乡村自治 + 基层政权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15期
【摘要】: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基层政权建设的过程中,自觉高举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旗,大力倡导乡村自治,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努力践行民主政治,使乡村自治在陕甘宁边区取得初步成效。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Yan'a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political pow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Shens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consciously held high Sun Zhongshan's banner of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vigorously advocated rural autonomy, successively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worked hard to practice democratic politics. Rural autonomy in the Shaanxi-G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党校;
【分类号】:D092;K2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2 张健;;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马勇虎;;晚清徽州钱号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以咸同年间万隆、志成账簿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新光;新时期村干部报酬问题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牛杰;;宋代好讼之风产生原因再思考——以乡村司法机制为中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俞蓓芬;中国乡镇非统治型体制构思[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刘军;王询;;中国古代宗族聚居与宗族形态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8 潘宇;;中国古代民事调解制度的文化解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乔娜;;现代化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现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高娟娟;;论现代化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现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解扬;;期成实务的困难——吕坤《实政录》在地方上的施行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汪玮;转型期中国乡镇民主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张成福;唐宋农民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丽华;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卓;村民自治权的公法规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方;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熊猛;浅论明朝户部的职能及其运行的法律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黄文保;明代基层防卫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汪余平;我国乡镇行政改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宋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鄢赤军;强镇扩权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洪军;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农村契约化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燕;宏蕊;;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教育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付建成;肖育雷;;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治理的特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方克勤 ,杨永华 ,李文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制度[J];人文杂志;1979年01期
4 ;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的“待遇”[J];党建;1993年04期
5 曾长秋;走向新中国的第一步——记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J];党史纵横;1996年03期
6 米世同;刘煜;;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7 王维远;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简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8 李树江;;简论陕甘宁边区的回族革命歌谣[J];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01期
9 孙业礼;;论抗战时期移民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10 梁星亮;;几位国民党将领在陕甘宁边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娥;;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风气的变革[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花海洋;沙宁;;《讲话》前后的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艳玉;;党从延安走向全国执政[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扬;;中外记者参观团眼中的陕甘宁边区[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武娟;;浅谈陕甘宁边区在职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梁星亮;宋炜;;中W共u#炶在延安fB期局部W髡衖私ê蛫缟鏶的[鎺和}摎W[A];“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河清;;陕甘宁边区民办小学的历史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春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能力探析——以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个案考察[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秀峰;;陕甘宁边区“流通券”的发行及其作用[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春雷;四川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N];人民日报;2001年
2 记者 刘逸;要夯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顾雷鸣;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N];新华日报;2007年
4 吴利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要与基层政权建设一起抓[N];甘孜日报(汉文);2005年
5 苑海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N];河南日报;2007年
6 郁芬;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N];新华日报;2008年
7 ;推行县委委员结构制度[N];组织人事报;2010年
8 记者 卢好亮 通讯员 李北斗 王安洲;心系百姓天地宽[N];周口日报;2007年
9 记者 赖有生邋江泽丰 陈慧 谢琼 苏小红 实习生 余俊波;培育新型农民 促进社会和谐[N];中山日报;2007年
10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 张明亮;以人为本的基层政权建设[N];中国社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2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欧阳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锄奸反特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马成;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圣育;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李精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利新;共和国初期北京市城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4)[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霞;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对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及运行机制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4 李淑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志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D];四川大学;2002年
7 梁海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耿磊;传统的延续与改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李秀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刑法建设初探[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梁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59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59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