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场景式治理的正向价值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06 16:16

  本文选题:地方治理 + 场景式治理 ; 参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时常将场景式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相混。其实,从各自的含义和特征来看,二者是存在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而立足比较研究的视域则可发现,场景式治理与运动式治理既在属性、机制和导向等方面存在共性特征,又在治理的对象、治理的体制、治理的价值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其中,场景式治理对于地方政府提升执行力、扭转工作作风、推进行为公开、形成激励机制均具有正向价值,但其亦存在过分依赖组织权威、治理空间有限、治理成本过高等实践困境。为了对场景式治理进行合理化改造,既需从制度建设角度完善其合理性框架,又需从民众参与角度增强其社会化色彩。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people often mix scene governance with motion governance. In f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respective mean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two are two distinct concep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study,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not only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attribute, mechanism and guidance, but als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object, system and value of governance between scene governance and sport governance. Among them, the scene governance has positive value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improve their executive power, change their work style, promote the openness of their behavior, and form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but they also rely too much on the authority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have limited governance space. The management cost is too high and so on practice difficult position. In order to rationalize the scene governance,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perfect its rational framework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 construction, but also to enhance its socialized color from the angle of popular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路径与对策”(09&ZD06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志峰;;中国政治发展: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一项对110次中国运动式治理的研究报告[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太胜;;从群众政治运动到公民政治参与——党执政以来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转换[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2 潘同人;;从法院独立到法官独立——浅论我国的司法独立原则[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海云志;;“关系型”强制动员——城市拆迁中私人关系网络的反向利用机制[J];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4 单勇;;“维稳”视野下的运动式犯罪治理反思与改进[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冯志峰;;政治民主化研究文献述评——基于中国运动式治理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互动关系的观察[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冯志峰;;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研究述评——基于运动式治理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互动关系的观察[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7 吕承文;;我国运动治理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方向[J];管理学刊;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志峰;;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路径选择——基于运动式治理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互动关系的观察[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覃哲;转型时期中国环境运动中的媒体角色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维四;中国运动式行政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慧;运动式执法及其消解[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玉良;对当代中国运动式社会治理方式的政治社会学解读[D];安徽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惠岩;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8年08期

3 唐皇凤;;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J];开放时代;2007年03期

4 燕继荣;;解放思想:与“运动思维”诀别[J];同舟共进;2008年06期

5 冯志峰;;中国运动式治理的成因及改革[J];唯实;2007年10期

6 唐贤兴;;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对“运动式治理”的一个解释[J];学习与探索;2009年03期

7 冯志峰;;中国运动式治理的定义及其特征[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毅;郑俊田;;地方善治及其分权化改革的制度设计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7期

2 刘其君;;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治理的发展及其政治文化背景[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3 阿伦·罗森鲍姆,赵勇;比较视野中的分权:建立有效的、民主的地方治理的一些经验[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刘春峰;;地方治理的兴起与特征[J];法制与社会;2006年16期

5 何艳玲;罗思东;;专栏导语[J];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03期

6 马得勇;张蕾;;测量治理:国外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7 郭伟;;地方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J];学术研究;2009年11期

8 王福先;;地方政府管理方式转型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05期

9 楼苏萍;;地方治理的能力挑战: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及其关键要素[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9期

10 袁方成;丁传宗;;地方治理的域外经验:德国Berlin-Lichtenberg区的参鉴[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匡亚林;;府际利益博弈的均衡解[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祝琳;;地方政府决策的伦理规制及其措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梁波;尚虎平;;对行政学和绩效研究基本面的反思与展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梁波;尚虎平;;对行政学和绩效研究基本面的反思与展望[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伟全;;人际互动:研究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雷蕾;;竞合理论在地方政府行为实践中的应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7 熊万胜;;面对面的紧张:民众与低层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博弈[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孙平;;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禄超;;关于加强公民权利意识教育的研究[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10 张弘;;一元行政体制与多元社会的和谐关系[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勃;民主位置何在?——基层民主的观念更新[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闫越;推进地方政府效能建设[N];吉林日报;2004年

3 唐人;“约束”与“速度”不能再打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4 秋风;政府间关系的人民视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孙晓莉;公共服务的事权配置[N];学习时报;2007年

6 彭建国;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启示[N];青岛日报;2005年

7 ;“政党与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研讨会综述[N];学习时报;2006年

8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执笔:方栓喜、王习明;充分发挥社会再分配的作用[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方付建;现代政府是开放的[N];学习时报;2008年

10 吴 晶;行政性垄断探析[N];中国工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丙宣;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D];浙江大学;2010年

2 宋建林;基于相机续约的政府间博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田春芳;发展中国家社会均衡发展与政府作用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素梅;论主体意义的行政监督[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笑霞;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6 周桂荣;区域合作中的政府管理模式选择[D];南开大学;2009年

7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8 高娟;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何文盛;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责任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方俊;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利益冲突的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怿;政府的动员能力与政策工具的选择:对运动式治理的解释[D];复旦大学;2009年

3 苟欢迎;民主参与和地方自治制度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赵昱;政策对象对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任传普;公共品供给与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D];河南大学;2009年

6 郭风旗;区域性公用资源治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郑陆林;政府行为中的特殊政策范式:多元视域下的“土政策”[D];复旦大学;2009年

8 郭炳荣;制度视角下政策执行变异的原因探析[D];南昌大学;2007年

9 杨扬;政府的自利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阳敏;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系统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7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87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0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