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行政学:反思背景下的本土化路径研究
本文选题:行政学 + 本土化 ; 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中国行政学在经历了重建、引进和反思阶段之后,即将迈入本土化的新阶段。从中国行政学本土化进程看,中国行政学本土化既可以克服西方行政学的局限,又可以为中国行政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三十多年来中国行政学本土化经历了一个趋强的发展过程,也积累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学概念,如压力型体制、锦标赛模式与行政逐级发包制、行政吸纳社会、分级制政策实验、公推公选与准行政竞争等。未来中国行政学本土化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条路径同时展开,遵循自微观而宏观、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处理好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中国行政学研究从知识消费领域向知识生产领域的转变。
[Abstract]:After the stage of reconstruction, introduction and reflection, Chines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is coming into a new stage of localization. From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administration,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administration can not only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western administration, but also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of China.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administration has experienced a great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strong development, some concepts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accumulated, such as the pressure type system, the model of the tourna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package system, the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the society, the experiment of the hierarchical policy, the public election and the quasi administrative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three paths of macro, medium and micro. Follow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icrocosmic, macro and gradual progress, we can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research from the field of knowledge consumption to the field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1&ZD032)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专业资助项目“中国行政学本土化问题的初期研究”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专项经费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湘林;中国政策科学的理论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2 吴琼恩;;论公共行政学之本土化与国际化:知识创造和理论建构的特殊性与普遍性[J];公共管理评论;2004年02期
3 芮国强;;行政学本土化:内涵、意义及路径[J];江海学刊;2008年06期
4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5 孙柏瑛;;反思公共行政的行动逻辑: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康之;;从行政学的历史中解读我国行政学的研究方向[J];理论与改革;2002年03期
7 康晓光;韩恒;;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7年02期
8 乔耀章;行政学中国化过程中的学科发展与方法体系[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吴琼恩;二十世纪行政科学的发展趋势与前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李文钊;董克用;;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理念与政策建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权赫秀;韩国藏张树声、丁汝昌、吴兆有致朝鲜王朝官员书信三件笺证[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3 郝亚光;;反思与创新: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5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赵智博,李同煜;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意义与要求[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姜志霄;;地方监管失灵与劳动标准竞次——以中国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为例的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9 袁连生;;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周沛霖;;浅论三元主体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建构中的政府职能[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郎金焕;许盈盈;;法律缺失与替代性投资者保护机制——以配额制为例的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6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7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倪子靖;转型经济中的分层俘获[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曹玮;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蔡慧;地方政府如何运用产业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5 潘旭;关于税源控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孙佳佳;控制权的政治收益及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宇驰;作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与产业绩效关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耀章;;行政学中国化与行政发展观辨析[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2 魏姝;;中国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基于CSSCI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陈辉;;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估:基于高校学报的分析[J];公共管理研究;2008年00期
4 冯志峰;;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反思——对九本政治学方法论教材的调查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05期
5 何艳玲;特定事件、治理过程与治理文化——一个新的地方治理实践分析框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严洁;;中国政治学概率抽样调查的实践与特点[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7 孙立平;迈向实践的社会学[J];江海学刊;2002年03期
8 严强;魏姝;白云;;中国大陆地区政治学发展报告(2000~2004年)——以CSSCI为基础的评价[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9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10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近代中国政治文化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进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2期
2 郭小聪;肖生福;;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科学化和中国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杨玲;;全球化图景中的公共管理本土化回归[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李希红;蔺雪春;;本土化——全球化:公共行政的合理悖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何余;;反思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偏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6 陶春丽;;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逻辑基点[J];商业时代;2010年06期
7 陈广猛;;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和演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刘金源;李义中;;久加诺夫的反全球化思想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7年10期
9 范绍庆;;行政学本土化:历史、生态和哲学的途径[J];行政与法;2008年06期
10 李彦娅;刘典文;;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探索;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孟魁;;瞿秋白关于资本主义国际化的思考[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2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回顾与展望——文献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胡润忠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协商民主”还是“审议民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黄卫平 陈家喜;“从取经到本土化”[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王德育 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政治学系;从科学化到方法多元:反省方法的“极权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洪建设;试论公共行政的菱型结构范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青维富;行政执法责任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程水莲;蒋经国“执政”时期的治党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海军;范式的输入与原创:中国政治学学术概念的理论发展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永锋;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之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2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6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