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我国环境抗争的发生逻辑——以政治机会结构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27 03:32

  本文选题:环境抗争 + 政治机会结构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摘要】:环境抗争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社会问题。我国环境抗争的发生与政治机会结构中的政治机会和政治限制形成一种曲线关系,受到政治机会结构的形塑、规范和限制。政治机会可以从逐步开放的政治系统、具有影响力的盟友、行政体系的分化、国家的容忍等四个方面得到解释;政治限制可从有限进入的政治通道、有限影响力的联盟以及有限的环境治理能力等三个方面得以概括。借鉴西方的政治机会结构理论,通过构建本土化的解释框架,分析微观环境抗争行动与宏观政治情境的关联性,克服了环境抗争的单一社会视角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Abstract]:Environmental resista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in our country. The occurrence of environmental resistance in our country forms a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and political restrictions in 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 is shaped by 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 and is regulated and restricted. 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can be from the gradual opening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influential ally,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ur aspects, such as differentiation and tolerance of the state, are explained, and political restrictions can be summed up in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political passage of limited entry, the alliance of limited influence, and the limite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bility. The relevance of political situation overcomes the single social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rotest, whi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4BZZ0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资助项目一等资助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泳;;从共享、合作到集体行动[J];中国企业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月;;隐性控制、组织模仿与社团行政化——来自S机构的经验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2 邹东升;包倩宇;;环保NGO的政策倡议行为模式分析——以“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王华华;;培育“嵌入式”群众路线典型实践的探索与启示——以“苏南模式”的无锡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杨立华;何元增;;专家学者参与公共治理的行为模式分析:一个环境领域的多案例比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金太军;李娟;;虚拟与现实的互动:网络政治文化的社会作用机理[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6 黄晓春;嵇欣;;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4年06期

7 丁生忠;;从“碎片化”到“整体性”:生态治理的机制转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8 杨志开;;中国水污染背景下的微博环保传播研究[J];情报杂志;2015年03期

9 谢彰文;徐祖迎;;“中国式”邻避冲突及其治理[J];未来与发展;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华华;;治理视野下社区发展需要培育基层社会组织[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娟;网络政治文化的逻辑、结构与功能[D];苏州大学;2014年

2 张磊;中国式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环保职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臧雷振;变迁中的政治机会结构与政治参与[D];北京大学;2014年

4 朱玉知;环境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曾;环境治理中草根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冯阳;无组织的组织传播:社会化媒体聚合传播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化解环境安全风险[J];学习月刊;2008年22期

2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4年10期

3 吴洪卫;;构筑四道防线加强环境保护[J];重庆行政;2003年03期

4 陈晓星;令人担忧的台岛环境[J];两岸关系;2004年04期

5 李清山;;保护环境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J];理论界;2006年S1期

6 赵越;赵振铎;;环境补贴不合理方面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6期

7 王丙乾;;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1995年4月25日在海南省检查环保法执行情况结束时的讲话摘要[J];人大工作通讯;1995年12期

8 吴嗣澄,,王宽让,王麟;陕西省在经济大发展中防治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1996年01期

9 唐孝炎;妇女与环境[J];中国妇运;1997年12期

10 申盛泰;发展知识经济与环境保护[J];理论建设;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蓝艳銮;;切实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薛文森;;我国环境安全问题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刘贤伟;吴建平;;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杨朝霞;;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与改革[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5 戎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切实保障环境安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蓝文艺;;环境行政管理学结构体系设计[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7 袁建四;;加强环境保护 构建生态和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傅剑清;;论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影响[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9 鞠宏宇;;试论环境行政管理学的形成[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玲;李翠霞;;环境资源配置的制度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建湖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季阳;环境执法不能墨守陈规[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尚记;上海建设环境风险防范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0年

3 法蒂玛;只有依靠法律手段才能更好保护环境[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4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 黄清华;如何减少海外并购的环境责任风险?[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杨涛;21世纪环境保护新趋势[N];经济参考报;2001年

6 ;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实施意见[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李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N];大理日报(汉);2006年

8 汪代华;环境执法怎样硬起来?[N];中国环境报;2009年

9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黄铁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辅相成[N];南方日报;2013年

10 范树清;服务发展促转型 改善环境惠民生[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玉焕;贸易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玲;我国环境保护的伦理导向与法制保障[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2 张艳;中美环境保护合作探析[D];暨南大学;2009年

3 苑昕茹;中国环境会计现状及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黎晓东;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庆文;乌鲁木齐市环境执法现状和对策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邓晓宇;我国公共健康的环境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宋杨;我国环境行政主体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李艳霞;东北亚地区的环境安全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9 毛凌骏;当前我国基层环境执法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常莎;科技与地球环境关系的哲学思考[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72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72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3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