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分析——基于新疆S大学2013届毕业生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8-06-29 03:04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 社会分层 ; 参考:《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2期


【摘要】: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影响着职业地位的获得,也影响着社会流动的方向。通过调查整理采集到340名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之后发现,在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因素中,教育作为获致因素的代表对职业地位的获得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数据显示高等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流动,特别是代际流动,而且也有维持原有社会阶层结构的作用。
[Abstract]:Education, as a social resource, affects the acquisition of professional status and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mobility. After investigating and collation of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of 340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it is found that, amo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atified flow of society, educatio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factor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os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tistics show that higher education not only promotes social mobility, especially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but also maintains the structure of the former social class.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
【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疆社会分层流动对社会稳定的研究(11BTYB19)
【分类号】:D013;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颖颖;;现代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J];文教资料;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汪璇;;三十年来安徽职业阶层结构的变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马奔;试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5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汪璇;顾晖;;当前贫富差距对城市市民的心态影响及治理对策——一项对合肥市民的实证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刘青春;;我国社会分层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周德海;;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讨论的深度解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陈世永,王华斌;合肥市中间阶层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左群;贺新春;;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唐艳妹;;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底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小平;柳林;;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7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段京肃;;社会关系的变化与信息传播权利的转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宋蕊;城市低保制度中道德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林静佟;社会新阶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胡国金;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党的形象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勇;中国共产党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丽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伍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利生;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动态考察[J];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2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3 郑若玲;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洁;;试论《金翼》中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2 李裕平;;当前我国社会分层对科技精英的影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杜晓慧;;从生态位的视角分析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商品与质量;2011年S4期

4 聂运麟;社会的流动、分层与政治稳定[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5 曾坚朋;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外来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王红军;;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的双向作用[J];职业时空;2009年01期

7 冯永昌;;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对统一战线的影响[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熊凤水;;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分层及其特点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李淑芳;;试论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建设[J];民营科技;2007年11期

10 冯永昌;;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及其对统一战线的影响[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栾奕;;高等院校开办医学编辑学专业的可行性分析[A];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5年全国医药卫生报刊主编和编辑岗位资格培训班讲义[C];2005年

7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我见——高等音乐教育扩招后带来的若干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魏中华;陈雪梅;边扬;赵晓华;;浅谈交通工程专业的创造教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 青连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流动[N];华夏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海志;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烂漫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們;松绑国有大学 财务自主助推产学研一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曲秉春 金喜在;择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5 北师大珠海分校“珠海高等教育改革特别试验区”课题组 于风政;在珠海设高教特别试验区谋广东高教新的重大突破[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孟丽娟;高等教育:我们拿什么和欧美PK[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轲真 冯庆 刘秋伟;澳门与横琴校园将由隧道连接[N];深圳特区报;2009年

8 记者 董超文 通讯员 虞海霞;河套地区将主要发展高等教育[N];深圳商报;2010年

9 记者 罗霞;我省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多领域拓展[N];云南日报;2011年

10 张文忠;“横看”与“侧看”高等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融;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发展困境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立新;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4 孟小妹;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凯;社会流动与法律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宗英;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杨光生;长春市城郊农民非农化转移的村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8 胡芳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社会分层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韩蕾;社会学视角下高考制度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姚荣美;转型期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的互动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0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80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