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的三种理论形态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批判与扬弃
本文选题:古典自由主义 + 现代自由主义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摘要】:自由主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阶段将政府职能限制在"守夜人"范围内,经济上则崇尚市场经济。现代自由主义是在批判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张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干预以及福利国家的政策。而新自由主义是在批判现代自由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一种回归和超越。这三种自由主义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但是关系密切,又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齐头并进,在当代的自由主义理论中同时存在,并都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
[Abstract]:In the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liberalism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namely, classical liberalism, modern liberalism and Neo liberalism. The stage of classical liberalism limits government functions to the "night watchman" and advocates market economy in the economy. The present generation liberalism is based on critical criticism of classical liberalism. It is produced and developed, and advocates the positive interv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market and the policy of the welfare state. And the Neo liberalism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modern liberalism. It is a return and transcendence to classical liberalism. These three liberalism appear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n the west, but they were closely related and not mutually exclusive. Instead of be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replacement relationship exists simultaneously in the contemporary liberalism theory and has a lot of influence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基金】:教育部2009年规划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研究”(09YJA81000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促进公平正义的国际比较研究”(10ZD&040)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传文;古典自由主义的精髓及在近代中国的衰微[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2期
2 张纯厚;;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J];政治学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姣;;阿伦特的“行动”理论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樊凡;;争论中的消极自由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李定毅;;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改革的影响及其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洪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5 张广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新自由主义评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王建红;;经济危机下对经济学的哲学反思——兼评刘永佶的《劳动哲学》[J];长江论坛;2010年02期
7 郭连成;李作双;;全球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5期
8 程恩富,曹雷;当代外国学者对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9 谭扬芳;;论托克维尔对民主的批判[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尤加国;;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评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樊改霞;;从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看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兼评安迪·格林教授关于民族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唐觐英;;论作为公共讨论的舆论——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正华;;全球化的歧义与真实历史进程[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曾昭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率论纲[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杜艳菊;;参与式民主与参与渠道问题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何晓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结果实的精神之花[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5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9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岱笋;当前国际金融监管发展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高锋;托克维尔的政治参与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殷旋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的导向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娄晓欢;耶尔·塔米尔文化权利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欢;金融危机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文博;网络群体事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初探[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慧芳;网络民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睿;反思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D];辽宁大学;2011年
9 吴丹;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魏伟;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践和调整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宁;;自由主义的回溯与展望[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11期
2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聂圣平;;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再思考——以政府观为理论向度[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安杰伊.沙哈伊;艾彦;;作为一种新人文主义的后现代自由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5 张莱;;古典自由主义复兴及其对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谢俊;;诺齐克新古典自由主义浅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刁瑷辉;;解读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理路——从消极到积极的个人本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袁则文;;新自由主义与市民社会发展[J];国际观察;2008年04期
9 刘之翔;;浅谈新自由主义思潮[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梁建新;多维视野中的新自由主义[J];探索;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绍臣;;佩里·安德森:历史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2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演变格局[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守昌;;自由(freedom)、自由权(liberty)和自由主义(liberalism)[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宋广波;刘颖涟;;“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左玉河;;最后的绝唱:1948年前后关于自由主义的讨论[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胡治洪;;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滕世华;;谁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种学理性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雷迅马;;现代化的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胜利:1965-1980(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陈峗;;政治秩序的本性与政治生活的德性——儒家思想传统对西方自由主义[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巍;;“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一个标本——从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国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宏伟/编写;新自由主义吞噬西方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美]马歇尔·萨林斯邋罗杨;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和人性[N];文汇报;2008年
3 万俊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美] 威廉·K·塔布 吕增奎/编译;新自由主义种下什么果实[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菲利普.G.塞尼 吕增奎 编译;图绘新自由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美]埃莱娜·格拉贝尔 许云;新自由主义的歧路[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中国人民大学 周新城;新自由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史蒂夫·埃伦诺/文 吕增奎/编译;拉美反新自由主义战略[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刘国光 杨承训;新自由主义思潮: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格格不入的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丁东红;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看西方政治哲学的新主题[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幼英;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兴衰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熙;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安平;自由的条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孙平;当代美国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郑振成;新自由主义改革与民众主义执政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李伟;桑德尔政治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文长春;逻辑在先的个人权利[D];吉林大学;2006年
9 欧阳向英;论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预设[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明;当代自由主义宪政的困境与伦理重建[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秋霞;新自由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王志刚;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评析[D];东南大学;2006年
3 李强;美国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李艳艳;论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婷;对于现代性的质颖[D];扬州大学;2006年
6 姜春兰;阿玛蒂亚·森积极自由观初探[D];东南大学;2005年
7 王同彤;L.T.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成娟;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卞开悦;西方自由至上主义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水英;洛克自由观析论[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9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9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