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本文选题:欲望 + 慎议民主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出于对传统聚合式民主把政治合法性建立在私人欲望基础上的不满,慎议民主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成为当代民主理论的中心,并试图通过政治慎议过程重塑合法性。但在对私人欲望进行公共转换的问题上,慎议民主理论内部出现了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两种不同的取向,前者认为后者错误地忽略了私人欲望在政治辩护中的地位。然而,政治哲学取向的慎议民主理论所主张的公共推理与公共理由,如果得到恰当的解释,其相互性标准事实上把不偏不倚的道德要求与私人欲望整合成了一种独立的慎议政治形式,超越了政治科学取向的混合思路,从而构成惟一融贯的慎议民主理论。
[Abstract]:Out of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polymeric democracy, political legitimacy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private desire. As an alternative schem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becomes the center of contemporary democratic theory, and attempts to rebuild legitimac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liberation. However, on the issue of public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desire,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within democratic theory: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former thinks that the latter wrongly neglects the position of private desire in political defense. However, the public reasoning and public reasons advocated by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the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f properly explained, In fact, the mutual standard integrates the impartial moral requirements with the private desires into an independent deliberative political form, which transcends the mixed thinking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orientation, and thus constitutes the only coherent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战略、路径与对策研究”(12&ZD0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福利权问题研究”(13BZX08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契约主义的慎议民主理论探究”(12YJC720030) 中山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自设项目
【分类号】:D0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悦;黄邦根;;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陈旭;崔景明;;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从“1+1=?”谈起[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3 吴春梅;乐琴;;公共服务项目中政企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整合——基于武汉柏泉农场的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4 王春凤;;我国农民阶层的平等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5 赵光元;丁俊萍;;政治文明视野中的农村基层民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苗娟;;文学作品的时效性与恒久性——论法国光明世纪四位思想代表的文学作品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7 陆若然;郭凯;;教育立法与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陈联俊;;行政执法意识刍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毛晓秋;;法律的驯顺与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5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刘雪华;;论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8 苏宇;;对隐私权保护的深层反思——重新认识保密与公开的价值权衡[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谢庆奎;杨宏山;;信息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10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玲;高信奇;;公共政策合法性的理论考察[J];党政论坛;2009年08期
2 元爱农;迈向现代社会政治合法性的维护与重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5期
3 张连国;政治合法性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04期
4 郭治国;;现代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的绞结[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商文成;合法性问题与当代政府权威的重塑[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6 燕继荣;论政治合法性的意义和实现途径[J];学海;2004年04期
7 毕竞悦;;政治合法性、整体利益与个案公正[J];清华法治论衡;2007年02期
8 张雪雁;;试析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9 刘燕;;政治文化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探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2期
10 任中平;论政治的价值评价与政治的合法性问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自慧;;“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及其普适价值[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沈六;;民主品格与民主公民[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3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何迈;施开红;;心态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之本[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俞可平;善治:政治合法性主要来源[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沈映涵;建构“中国式”政治合法性[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李英田;经济增长是政治合法性基础吗?[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曲光华 中原工学院政法系;政治合法性离不开道德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武树帜;权力也有两重性[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走向善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N];东方早报;2010年
7 张秋影;运用社会规范 构建和谐社会[N];四平日报;2006年
8 郁建兴(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系);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方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王宏维;为什么要“通过身体思考”[N];南方日报;2006年
10 俞可平;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下)[N];学习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勇;知识、教化与欲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房德玖;公共利益问题探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程党根;游牧政治试验—德勒兹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邓勇(邓曦泽);王霸:正义与秩序[D];武汉大学;2007年
6 刘岩峰;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啸;政治合法性建构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2 王西阁;政治合法性的规律性探析及其遵循[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雪松;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张力[D];吉林大学;2007年
4 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宇环;从个人同意到公共理由[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舒;卢梭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马宁;孟子的政治合法性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闻菁;参与民主理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启示[D];长安大学;2009年
9 谢朝晖;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政治合法性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季曦;论柏拉图式的自由观[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9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9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