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6 08:27
【摘要】: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中介形态,对于二者和谐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力图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探索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Abstract]:Cultural identity is an intermediary form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identity, we try hard to establish the cultural pattern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explore a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unity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2015年一般项目“提升居民精神生活质量的路径研究”(2015D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社欣;王仕民;;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国家认同[J];学术研究;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任冬冬;;基于认识论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内涵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练庆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及蕴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9 葛振国;;“五名”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都永浩;;民族认同与公民、国家认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6期

2 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3 威尔·金里卡;刘曙辉;;多民族国家中的认同政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4 黄岩;;试论全球化与国家认同[J];前沿;2007年11期

5 王卓君;何华玲;;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囿[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6 詹小美;王仕民;;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政治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7 李崇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认同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晓龙;;浅论中文语境中的国家认同[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2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3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4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5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7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8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9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10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中国梦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2167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67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