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新路径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overview, the national power and the national right: the national politics core category, the nationality and the state: the state authority and the national political order, the national politics participation under the democratic frame, Nationalism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national politics, and cross-border ethnic issues: from six aspects, such as the mixed identification of ethnic politics issu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w path of the study of ethnic politics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立强;青觉;;多维视角探究与关注案例剖析——西方民族政治研究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5期
2 吴春宝;;论民族政治动员的分析困境与反思[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6期
3 严庆;;族性与族性政治动员——族类政治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管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6期
4 李聪;王军;;国内跨界民族问题研究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1期
5 王伟;;跨界民族问题的形成、表现及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1期
6 青觉;马东亮;;差异与共振:人权观念与民族权利关系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2期
7 严庆;郭建民;;民族自决权及其限定性探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2期
8 马东亮;;民族权利视角的现代人权观解读——以第三代人权观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2期
9 吴春宝;青觉;;国家观维度下的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之辩[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3期
10 王军;;论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竞争与共生[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文虎;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和平崛起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刘樊德;民族主义与亚洲地区合作[J];当代亚太;2003年02期
3 庄国土;东南亚华人参政的特点和前景[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4 朴婷姬;;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5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6 陈振明;李东云;;“政治参与”概念辨析[J];东南学术;2008年04期
7 蔡苏龙;;全球化进程中的华人离散社群问题探讨[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8 廖小健;;华人政治地位与马来西亚的政治分层[J];东南亚研究;2007年05期
9 范可;“社会创伤”华人认同华人跨国主义[J];读书;2005年01期
10 常庆;以新疆和中亚为例看国情变化对跨境民族的影响[J];国际观察;199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晶;尽快改变网络政治学研究相对滞后的状况[J];政治与法律;2004年05期
2 冯志峰;;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反思——对九本政治学方法论教材的调查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05期
3 王忯澜;;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兼论两者相融合作的必要性[J];理论导刊;2009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政治学研究》编委会成立会议纪要[J];政治学研究;2009年01期
5 马艳朝;;试论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探寻规律的整体取向[J];东岳论丛;2011年08期
6 张欢;何李;;政治学是“上医之学”[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7 格里高里·斯科特;;政治学学习手册(第六版)[J];教学与研究;2013年04期
8 ;全国法学、政治学“六五”规划会议在昆明召开[J];法学研究;1983年01期
9 石啸冲;政治学纵横谈——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J];政治与法律丛刊;1983年02期
10 刘庆民;;五年来我国对国外政治学的译介和研究[J];政治学研究;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2 ;后记[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3 刘邦凡;;论知识经济与政治学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4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促进首都的稳定和发展[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经验汇编[C];2004年
5 王邦佐;;青年学者在中国的政治学研究中大有作为[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6 ;2011-2012年上海政治学学术会议简讯[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7 刘邦凡;;历史和逻辑地考察“政治”之定义[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8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2001年工作总结[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9 谢庆奎;;公共预算与政治学学科体系建设[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简介[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维准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政治系;求证政治学研究之“科学”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房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国情调研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明海英 王春燕;十八大精神为深化政治学研究带来新机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海蛟;深入推进政治学研究[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郑讴 王安丽;美国政治学研究的危机与出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何艳玲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研究要与时代肝胆相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杨海蛟;《政治学研究》编委会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叶晓娴 综合编译;美国“政治学研究”要出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马丁·史密斯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张亮/译;《政治学研究》:英国政治学研究会旗舰刊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艳霞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现状管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白鸽;我国消费异化现象的政治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李杏丽;恢复、发展与成熟:战后日本政治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燕;《权力与选择: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明思吉;《权力与选择:政治学导论》(第五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涂春元;吸纳与重构[D];重庆大学;2008年
6 徐小凡;COMMONWEALTH的“现代”意味[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李伟;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78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7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