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及其对国家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2-05 21:33
【摘要】: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存在隔离与联通两个关系模型,隔离使网络空间的特点保留以致能够成为以个人为单位的世界社会的实现空间,联通则使国际体系的单一时代背景转换为国际体系与世界社会共存的时代背景,此影响最终落实在具有背景认知能力的国家行为体意识到国家对民众的使命的比重将从对外交往这一中间层次向安全这一根本性层次和自我实现的高级层次转移。但是,尽管存在网络空间对国家功能的影响,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在现实社会中的首要地位并没有改变,也没有出现真正的互联网自由。
[Abstract]:There are two relationship models between cyberspace and real space, one is isolation and the other is Unicom, and the isolation keep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yberspace so that it can become the realization space of the world society, which takes the individual as the unit. China Unicom, on the other hand, transforms the singl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to an era of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the world society. The influence is finally realized when the national actors with background cognitive ability realiz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state's mission to the people will shift from the intermediate level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to the fundamental level of security and the high level of self-realization. However, despite the influence of cyberspace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state, the primacy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real society has not changed, nor has there been real Internet freedom.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重点项目“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及我国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0AGJ002)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GXS5D23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翠红;;国际关系中的网络政治及其治理困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5期

2 邬q;;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哲学的全新突破[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邝艳湘;;新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变”与“不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余泳;;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的经济外交——国际体系转型与地缘经济的视角[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1期

5 赵继显;;国际权力基础与伊拉克战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6 赵俊;;国际关系文化研究的回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徐崇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8 赵军;;晚清“和戎外交”战略选择的动因——一种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9 张文喜;班保申;苗壮;;西方国家利益理论研究的建构主义转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世阳;夏欢;;国家形象外交初探——以2000-2008年美国国家形象外交为例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永成;;中国安全软环境分析——以9.11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调整为视角[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贺鉴;;共进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建构——以建构主义为研究路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廖丽;;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问题反思与重构——以和谐世界理念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6 骆旭旭;;全球治理与国际竞争法的网络模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7 张桂珍;;公共外交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形象[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惠耕田;;沟通行动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9 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10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9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冀君;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及中国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7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8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罗满秀;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兴唐;;“全球治理”的置疑性解读[J];当代世界;2007年12期

2 葛琳;;网络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J];新闻爱好者;2008年09期

3 邹学强 ,杨海波;从网络域名系统管理权看国家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光清;;中国网络民主中的多数暴政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崔子修;;微观视域中的网络政治图谱[J];前沿;2010年13期

3 刘文富;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年02期

4 王f 荔;;网络技术对权力变移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程小红;;网络民主研究现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6 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J];唯实;2005年Z1期

7 胡岳鹏;刘昭;;网络政治权力运行中的伦理规约[J];前沿;2008年08期

8 尹冬华;;中西方情境中的互联网与民主——一项海外文献考察[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烨;;试论代议民主与网络民主[J];理论月刊;2006年03期

10 刘结籽;;网络政治的政治学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童世骏;;多元主义文化条件下的普遍主义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2 陈德中;;从价值多元主义到政治现实主义——B·威廉姆斯政治哲学探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唐翼;;简评文明冲突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弋青;;肯定成就 正视问题 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郗艳菊 整理;争论中的国际关系“非主流”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胡毅;和平发展是主题 多极趋势更明显[N];浙江日报;2001年

3 万书 蔡又晴 整理;争论中的国际关系主流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胡良文;让网络成为增强执政能力的利器[N];辽宁日报;2005年

5 陈德中;问责制:满足基本的政治正当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周余云;政党外交引人瞩目[N];人民日报;2002年

7 刘宇杰;结构现实主义[N];学习时报;2000年

8 刘家鸿 李双伍;古老而又年轻的地缘政治学[N];学习时报;2000年

9 史哲;国际组织与国家利益[N];学习时报;2002年

10 丁东红;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看西方政治哲学的新主题[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宇;虚拟技术与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贾国华;冷战后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战略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哲旺;西方地缘政治理论与中华和合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莹;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崔妮;网络政治时代的中国政治文化建设[D];济南大学;2012年

4 甘再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野下的网络交往自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原晶晶;当代民族主义思潮的政治思想评析[D];东南大学;2005年

6 袁王珏;国际冲突管理中的公共关系战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王路瑶;论网络自由[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历春来;论网络多数人暴政及其治理[D];东北大学;2009年

9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人——境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邢华平;自由为本  权利至上[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65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65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