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

发布时间:2018-12-26 06:39
【摘要】:从1899年4月《清议报》刊载伯伦知理《国家论》译著开始,到1905年10月《直隶教育杂志》相继刊出严复《政治讲义》一文,这期间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国家"、"宪法"为核心的西方政治学译著传播;二是以"研究方法"、"译著讲义"为主题的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推介;三是以"学科体系"、"学科派别"为内容的西方政治学学科体系构建。但实际上这三个方面并非前后相继、界限明确,而是混合出现、齐头并进。晚清学人对西方政治学的宣传、运用及回应,体现了晚清学人对于近代中国政治学学科构建的"自我意识",这为之后近代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准备和思想基础。
[Abstract]:From April 1899, when the Qing Dianbao published the translation of Bo Lun'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 to the October 1905 issue of "Zhili Education Magazine", Yan Fu's "political handout" was pu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This perio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udding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this period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with the core of "country" and "Constitution"; The second is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with the theme of "research method" and "translated handout", and the third is the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discipline system with the content of "discipline system" and "discipline faction". But in fact these three aspects are not successive, the boundary is clear, but the mixture appears, goes hand in hand. The propaganda, application and response of the scholars to the western politic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reflected their "self-consciousne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which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and ideolog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宝煦;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J];东南学术;2000年02期

2 巴斯蒂;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知理《国家论》的翻译[J];近代史研究;1997年04期

3 戚学民;严复《政治讲义》文本溯源[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4 孙宏云;;由“经济”到学术:现代政治学科在北京大学的建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昆;;梁启超与伯伦知理国家学说[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哲生;;辛亥革命时期严复的思想演变及其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颜德如;韩丽群;;被逐渐放逐的卢梭:以梁启超的认知为中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魏姝;;中国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基于CSSCI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刘庆乐;略论现代中国广义政治学范式的建立[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冉;;从“执政合法性原理”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8年00期

6 彭平一;;清末新政期间新文化体系的构成[J];文史博览;2006年24期

7 毛维准;;民国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J];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02期

8 王明伟;;梁启超与陆羯南的国民主义[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9 刘伟;;近代中西日文化交流中“政治”概念的演进[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10 袁文伟;;1930年代西北考察家的历史记忆与国家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利栋;;中国专制与专制主义的理论谱系:从戊戌到辛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2 毕苑;;近代公民教育的兴起及转向——以公民教科书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4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日;章士钊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孙青;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冯峰;“国难”与“思想界”[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军;范式的输入与原创:中国政治学学术概念的理论发展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虎;明初君主制统治政治合法性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4 陈雅琴;“新民说”中的国家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夏柏秋;“越界”带来的“想象”[D];清华大学;2005年

6 王兴波;学术与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晓洲;民族主义与晚清的中国认同[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胡娟;近代日本法治思想源流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黄飞;梁启超戊戌变法前后政治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朱清艳;试论卢梭形象的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月红,真漫亚;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月刊》——兼论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学术革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闾小波;强学会与强学书局考辨——兼议北京大学的源头[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3 林启彦;严复论中西文化[J];福建学刊;1998年02期

4 何子建;北大百年与政治学的发展[J];读书;1999年05期

5 郑师渠;严复与卢梭的《民约论》[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年02期

6 王宪明,舒文;关于戊戌时期严复传播「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论」问题的再探讨[J];河北学刊;1997年01期

7 巴斯蒂;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知理《国家论》的翻译[J];近代史研究;1997年04期

8 蔡乐苏;严复拒卢梭意在讽康、梁[J];近代史研究;1998年05期

9 巴斯蒂;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J];历史研究;1998年05期

10 皮后锋;严复辞北大校长之职的原因[J];学海;200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俞可平;[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祥宇;《现代评论》与中国政治[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清;;“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11期

2 孙发锋;;晚清君宪思潮破灭的原因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k宏栻;;那特x\的《政治[x》及其在晚清的媜介[J];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03期

4 ;行政学院成功举办“2009年政治学研究方法暑期研讨班”[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5 王沪宁;;当代政治学研究的动态化趋向分析[J];政治学研究;1986年02期

6 ;《政治学的研究过程》[J];政治学研究;1986年04期

7 俞怀宁;关于政治学研究方法和范围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纪丽萍;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审视[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新书书讯[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2期

10 张承涛;;立足现实 大胆借鉴 力求创新——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喻大华;;论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杉;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论中的制度与文化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李连江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政治学研究方法漫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四平;王,

本文编号:2391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91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