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下政治认同建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3 20:06
【摘要】: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传统的以政治宣传、政治动员为基础的政治认同建构方式已难以保持其生命力,探讨在新形势下政治认同建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乎社会政治的稳定,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主张以语言为沟通媒介、通过主体间交往来达成主体间共识的思想对于破解当前政治认同危机具有一定启示意义。本文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基于政治认同建构的视角,对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思想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笔者认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思想的核心是探讨以语言为媒介的主体间理解如何可能的问题。其基本思想内涵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普遍语用学建构的前提——理想的话语环境;普遍语用学建构的基础——言语行为理论;普遍语用学建构的核心——言语有效性要求;普遍语用学建构的目的——共识与认同。基于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思想,笔者进一步探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认同的建构条件。认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下认同具有交互性、主体间性和言语有效性;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下认同的建构需要四个条件:自由民主的话语环境、共同承认的有效性规范、平等自愿的话语权、共同分享的背景知识。笔者认为政治认同具有主体间性和言语有效性,进而论证了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下政治认同建构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辨析当前我国政治认同建构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为据,论证了当前我国政治认同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规范科学”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需要着力于公民资质建设,提升语言规范的认同程度;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创设民主自由的政治环境;创新话语媒介建设,搭建多样有效的沟通平台;改进学习机制建设,探寻态度转化的有效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明利;;主体间性视域下关于政治认同建构的思考——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陈新汉;;认同、共识及其相互转化——关于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3 李文;李加冕;;年级差异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路径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王怡;;析哈贝马斯集体认同理论的局限性[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喻包庆;;论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其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白少辉;;哈贝马斯语句有效性之三重层面——以否定和是非问句应答的语用学分析为例[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7 刘志丹;;交往如何可能: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新探[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梁丽萍;;政治认同的理论发展[J];浙江学刊;2012年01期

9 李琦;;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中的自我认同[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林明东;孙亚萍;李燕;;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中的语言普遍性思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光远;约翰·塞尔的意义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晓梅;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茂美;村落社区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东东;从批判反思到话语沟通[D];山东大学;2010年

9 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茜;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冯竹君;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谭丽君;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戴钰;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罗锴;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D];兰州大学;2010年

7 冯文敬;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诠释与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张燕飞;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政治认同危机与意识形态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娟;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心理机制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耿新奇;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及其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1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31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f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