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25 18:27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上的回儒对话与文化自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06年

中国历史上的回儒对话与文化自觉

马多勇  

【摘要】: 明中后期,回回作为一个民族已经形成,汉语已成为回回民族的通用语言,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已被看作是“夷音”。这使得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困境。然而,元及明前期穆斯林的大分散与小集中、金陵城下穆斯林的大集中以及明清之际南京地区特殊的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催生了张中(虽是苏州人,但是学在南京)、王岱舆、刘智、马注、金天柱等“四教兼通”的“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的学者,他们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始了对本民族及其所信仰宗教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深沉思考,并发起了“以儒诠经”运动,“以儒诠经”运动及其实践就其本质而言是伊斯兰文明和中国儒家文明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对话、交流与融合。它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本色化的进程,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宜的发展道路,影响深远。今天看来,中国历史上这次回儒文明对话。可以说是回回民族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自觉走文化转型的道路,成功实现本民族复兴的典型范例。历史上的这次回回民族的文化自觉,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在全球化今天也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69.2;K248
【目录】:

  • 内容提要2-3
  • Abstract3-4
  • 目录4-5
  • 一、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困境5-6
  • 二、伊斯兰金陵学派的催生6-11
  • 三、回回民族的文化自觉11-41
  • (一) 从汉文译著的“序”、“跋”中看回回民族的文化自觉12-15
  • (二) 从“以儒诠经”的实践中看回回民族的文化自觉15-41
  • 1、宇宙观15-28
  • 2、认识论28-29
  • 3、伦理观29-32
  • 4、人性论32-34
  • 5、两世观34-41
  • 四、几点启示41-45
  • (一) 一种文化和文明不能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永恒41-42
  • (二)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42-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夏清;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2 梁向明;回族道德浅论[J];回族研究;1997年03期

    3 冯怀信;论刘智哲学思想对理学的吸收融合[J];回族研究;1998年02期

    4 赖永海;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5 沙宗平;从“真一说”看明清之际的回儒融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罗万寿;试析中国伊斯兰哲学的“真一”论[J];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01期

    7 高文新;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相同性——当代世界社会和谐的新思路[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8 尚九玉;简析宗教的人性论[J];宗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俊;;《伊斯兰文化散论》题记[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2期

    2 王猛;;中沙关系中的伊斯兰因素[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5期

    3 菅志翔;;简论共和国以前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刘宇萌;;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5 林滨;从伦理道德视角,试析儒家与基督教两种人性论的不同预制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6 王东平;白寿彝先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黎林;;元代回族诗文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刘福军;;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近代中国宗教双重性特征的认识[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肖秀杰;;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概述[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10 马多勇;;伊斯兰教金陵学派与中国传统文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衍斌;;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识[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2 杨大庆;;再论回族经师阿洪及其经堂教育的历史功绩[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哈宝玉;;蒙元时期的穆斯林与伊斯兰教法[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潘世杰;;回族饮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读[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5 李影晗;;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现状[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6 杨文笔;李华;;当代中国穆斯林“清真”权益保障研究——以回族清真饮食业为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7 陈博翼;;跋《明秦府承奉正康公墓志铭》[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8 沙宗平;;从刘智的“人道五典”看回族伊斯兰伦理[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9 何其敏;;民族教育选择的张力——以回族阿拉伯语学校为个案[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10 孙泓;;中世纪伊斯兰教东传与东亚各国穆斯林社会的形成[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忠杰;《古兰经》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葛英颖;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罗四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建构与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陶海柱;伦理学视野下的基督教乡村教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江鹏;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宁;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伊斯兰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玉凤;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尹喜泉;论冰心作品中的普世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晓远;近代中国回族团体组织对新式教育的贡献(1906-1938)[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明晖;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及其思考[D];西华大学;2011年

    10 苏建军;回族地区阿拉伯语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玉琛;定州清真寺及其碑刻[J];中国穆斯林;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杨;;文化传承——儒家文化自觉的核心价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赵葆珉;徐慧娟;;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征服及其对中国西部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马丽蓉;;论西方霸权语境中的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J];回族研究;2006年01期

    4 胡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洮桦;;文化对话与文化自觉——文明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回族研究;2006年01期

    6 李祥熙;;韩国儒学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成功实践及对我们的启示[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郭建宁;;试析文化“综合创新”论——兼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J];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新红;;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转换和复兴[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马平;;“文化借壳”: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手段——关于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田野考察[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河湟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文化哲学基础[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振玉;;论明清回回理学[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罗鸣春;黄希庭;;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孟继尧;;在建水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邓伟志;;序二[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5 龚友德;;《清真指南》与儒家伦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6 洪洋;;对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些思考[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邓牛顿;;论郭沫若与儒家文化[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8 伍德勤;;伊斯兰教对旧中国穆斯林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马平;;回商伦理思想及其他[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玉明;;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殷燕召;[N];光明日报;2011年

    2 南京大学中美中心教授 华涛;[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杨清媚;[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巫宇军;[N];团结报;2010年

    5 王海鹰 陈灏;[N];中国信息报;2010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仲呈祥;[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杨桂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淑君;[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 刘智;[N];云南日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N];湖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黑亚(Yahya Ould Mohamed Mahmoud);毛里塔尼亚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胡晓霞;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常玢;论影响中亚稳定的两大因素:伊斯兰教与大国争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王彩萍;儒家文化与新时期作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丁菊霞;成长危机与发展向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曲洪;伊斯兰教与中东宗教政治反对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张瑞堂;文化自觉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大远;中韩企业管理比较的借鉴与启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多勇;中国历史上的回儒对话与文化自觉[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2 尤太中;简论伊斯兰教在哈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菲;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现状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4 燕宁娜;宁夏清真寺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英楠;儒家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静;论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青岛大学;2005年

    7 王芳;论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5年

    8 孔勇;儒家文化中道德因素对竞技道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乌日汉;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善蒙古族宗教民俗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玉红;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上的回儒对话与文化自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3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