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从《失乐园》看弥尔顿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18-01-17 03:17

  本文关键词:从《失乐园》看弥尔顿的宗教思想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弥尔顿 失乐园 自由意志 撒旦 上帝形象 神学思想


【摘要】:英国伟大宗教诗人约翰·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因以独特视角描写恢弘的基督教创世神话受到历代神学家、文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 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神学观点,如特殊的撒旦形象、将《新约》中的神子加入到《旧约》的创世神话中等,本文试图使用“去语境化”与“绝对语境化”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讨论。首先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史的梳理,之后进一步结合弥尔顿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做出解释,最后发微并升华。 “自由意志”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之一,也是人生存并信仰的根本。《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首先体现在撒旦身上,他滥用“自由意志”从而想反叛上帝并“称王”,最终由天使堕落为恶魔;第二点体现是人类始祖因“自由意志”而食用禁果,从而失去永生,并接受世世代代遗传“罪”的惩罚;第三点体现在人类始祖感动于圣子“道成肉身”,再次使用“自由意志”走向与神复合之路,从而消除自己的罪责。这里涵盖了弥尔顿“因信称义”的新教神学主张,并暗含时代革命以及人民如何选择政府的政治主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公民教育的重视。 撒旦是《失乐园》中最为独特也是最核心的概念。撒旦在基督教教义中是一个符号,象征了与上帝对抗的魔鬼,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展现了一种贵族气质,而非传统中阴险邪恶的形象。他首先表现了一种革命的精神——一般认为撒旦身上隐含着一种对君权神授的反抗——这种反抗并非注定要成功,但体现一种来自下层的震撼已经足够;其次,撒旦展现了一种古典的悲剧精神,他作为神的目的工具而不自知,实际上最终唤醒人类走向与神复合的新的信仰之路;最后,弥尔顿将自己“失明”后的复杂情绪浇注在撒旦身上,让他拥有一种探索禁区的急先锋精神,像黑夜中的月亮,其实是折射了太阳的光辉而照耀大地。 《失乐园》中的上帝被设计成分裂的状态,弥尔顿精心设计了一幕幕圣父与圣子对话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权力交接”的场景,这实际上也是弥尔顿使用“新约精神”对“旧约神话”进行解释的表现,弥尔顿试图给读者展示关于这个世界起源的创世神话中上帝的形象由生硬、冷酷的“造物主的形象”变为让人具有一种深深的内在感受的“未识的上帝的形象”,而其内核精神由“旧约”的“律法”转变为“新约”的“爱与奉献”。 “罪”在神学思想史上一向是神秘、难以言说的,《失乐园》中的“罪”产生于人自认为的“理性”。神以“死”作为律令只是有惩戒的一种象征,因为人类特有的“自以为是”导致最终得到的与失去的不对称性,即人类的理性思考无法理解上帝的恩典与律令,“死”仅仅是对“理性小于神恩及神律”公式的理解形式。人类认罪的目的是在现实中对自身进行定位,人继承了“罪”,也就继承了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一种确认,从而继承了一种认识上帝并获得救赎的可能性。 此外,弥尔顿晚年创作的三部长诗《失乐园》、《复乐园》、《斗士参孙》具有一连续性,体现了弥尔顿本人失明后的心路历程:《失乐园》中以撒旦形象出现的反抗者,象征其革命精神以及某种程度上曾对上帝不敬从而招致失明的惩罚;《复乐园》中经历诱惑复得能见光明希望的耶稣,象征其创作长诗后重新感到上帝的光;《斗士参孙》中选择“向死”进而“涅i谩钡牟嗡,

本文编号:1436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36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