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VS神话主义:神话主义异质性质疑
本文关键词: 神话主义 遗产旅游 异质性 质疑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神话主义是指现当代社会中对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被从其原本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移入新的语境中,为不同的观众而展现,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本文以河北涉县娲皇宫景区的民族志研究为基础,通过对社区日常生活语境中业余讲述人与遗产旅游语境中职业导游所讲述的女娲神话的比较,揭示出神话与神话主义的三方面区别:口语表述相对于文字内化后的口语表述、有机性相对于精致化、地方性相对于全观在地化。文章质疑神话主义具有异质性的偏见,认为神话主义可在探索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的纠葛、业余与职业讲述人的多样性等方面,为神话学和民间文学理论提供启示。
[Abstract]:Mythology refers to the misappropri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ythology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Mythology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daily life of its original living community into the new context and displayed for different audiences. Based on the ethnographic study of Shexian Palace in Shexian, Hebei,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myth of Nu WA in the context of community daily life between amateur narrator and professional tour guide in the context of heritage tourism. This paper reveals three differences between mythology and mythology: oral expression is relative to oral expression after text internalization, organic is relative to refinement, and locality is relative to the whole view of localization. This paper questions the heterogeneity bias of mythology. The author holds that mythology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mythology and folklore theory in exploring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writing tradition and oral tradition and in the diversity of amateur and professional narrator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以遗产旅游和电子传媒的考察为中心”(11BZW1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梅;崭新而科学的神话学派的崛起──唯物辩证神话学派管窥[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潜明兹;中国神话学五十年[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3 叶舒宪;吉田敦彦与日本比较神话学[J];民俗研究;2000年02期
4 边缘人;神话学的新视野──读王孝廉《岭云关雪──民族神话学论集》[J];民俗研究;2002年01期
5 张岚;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话特征探析之一[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仰海峰;巴特与大众文化的神话学解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5期
7 胡和平;论神话的模糊性[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刘宗迪;中国现代神话学:在思想与学术之间[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9 叶舒宪;神话的超前智慧[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10 陈连山;中国神话学应该如何评价神话的历史地位[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任远;;动植物神话与图腾崇拜——对赫哲族神话的思考之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陶阳;;钟敬文神话学管窥[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吕微;;现代神话学与经今、古文说——《尚书·吕刑》阐释的案例研究(摘录)[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陈连山;;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中国现代神话学对《山海经》经典地位的塑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陈建宪;;走向田野 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反思之一[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斌;张艳芬;;普罗米修斯的四重身份——对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的一个神话学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8 崔柳生;;茅盾的神话观与人类学派的神话学[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9 杨玉彬;;阜阳出土东汉“升仙图”画像镜考释——兼论东汉神人车马画像镜神话学内涵等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钟宗宪;;“图腾”理论的运用与神话诠释——以感生神话与变形神话为例[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曾祥书;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豫闭幕[N];文艺报;2006年
2 记者 张艳丽 实习生 张煜贞;伏羲、女娲神话在周口[N];周口日报;2006年
3 记者 马四新;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隆重开幕[N];周口日报;2006年
4 记者 张艳丽;神话存活在民间[N];周口日报;2006年
5 ;中国河南·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周口)宣言[N];周口日报;2006年
6 叶舒宪;神话考古的范例[N];中国信息报;2008年
7 叶舒宪;《山海经》与神话地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叶舒宪;蛇的神话与符号编码[N];中国艺术报;2013年
9 张岩;茅盾:中国民族神话学的奠基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丽霞;“神话学文库”解读古老文化密码[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源;中国神话学20世纪上半叶学术思潮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王伟;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黎莉;以葫芦神话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壮族与老挝佬泰族群的文化[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潘坚;论地域性神话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邱硕;生命困境的终极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埃勇;伯禹之神话传说群和朗河地区之输[D];浙江大学;2006年
7 汤静;春秋时期神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婷;文化学视域下的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郭莉;女神精神的复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雪;桃崇拜中的母性意识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3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4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