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道堂在青海的发展及其结构特征
本文选题:宗教群体 + 隐形结构 ; 参考:《回族研究》2016年03期
【摘要】:民国时期,西道堂在青海获得很大发展,不仅表现在宗教上,也在经济、社会活动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尤其重视与外界的交往,如与"青马"的联系,如与蒙藏地区群众的交往等,扩大了自身影响。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Xidaotang made great progress in Qinghai, not only in religion, but also in economic and social activities.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ontact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such as the "Green Horse" and the masses of Mongolia and Tibet, which has expanded its own influence.
【作者单位】: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XMZ0001)
【分类号】:B9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良;西道堂精神及其当代意义[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高占福;从西道堂看宗教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J];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02期
3 哈吉·马逢春;;西道堂精神[J];宗教与民族;2004年00期
4 牟钟鉴;;可敬可爱的西道堂人和西道堂精神[J];宗教与民族;2004年00期
5 米寿江;马启西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继承与实践[J];中国穆斯林;2002年03期
6 马晓军;西道堂产生的基础[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7 张明芳;;马启西思想及西道堂社会实践的启示[J];回族研究;2006年01期
8 敏俊卿;敏贤麟;;西道堂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J];中国穆斯林;2009年06期
9 阿依莎·刘聪颖;;西道堂女性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中国穆斯林;2011年03期
10 敏生光;刘智思想与西道堂[J];回族研究;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哈吉·马逢春;;西道堂精神[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2 牟钟鉴;;可敬可爱的西道堂人和西道堂精神[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3 高占福;;一个宗教与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历史见证——西道堂研究引发的思考[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4 吕大吉;;马启西的历史启示[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5 张践;;马启西与中国传统文化[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文刀;东方乌玛西道堂[N];中国民族报;2003年
2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长 敏生光;诚挚的关爱 永远的激励[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记者 蓝希峰;西道堂纪念创始人马启西先贤逝世100周年[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敏俊卿邋吴艳 敏贤良;西道堂:“乌玛”思想的实践者[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张践;积极探索与社会适应之路[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吴艳;西道堂临夏麻场清真寺礼拜大殿落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周芳 敏俊卿;西道堂:新型的伊斯兰教社会实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高占福;百年西道堂: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者[N];中国民族报;2014年
9 杨怀中;立教化民 为天下法[N];中国民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志丽;传统与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完基;马启西创建西道堂的思想及贡献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吴艳华;论马启西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吸收与运用[D];石河子大学;2007年
3 张明芳;马启西宗教思想与西道堂的社会实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65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6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