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文江寺庙重建

发布时间:2019-02-26 16:12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湖南省文江市上世纪90年代如火如荼的寺庙重建现象进行背后探析。毫无疑问,,这些为数众多的寺庙重建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首先,本文将文江所有的寺庙分为三个层次,归类了重建寺庙的四类人,并对其中两类人的信仰治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信仰治疗是个人经验或神秘体验,尽管我们对信仰治疗无法作出科学验证,但我们无法否认其对患者的重要意义。从医学人类学上讲,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医疗观念,信仰治疗依据的是宗教医疗观,克莱曼的解释模式及其方法论对于此类现象也是适用的。 紧接着,对于我所归类的四类重建者中的两个“另类”——文江最大的寺庙宝光寺和宝宏寺的重建过程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宝光寺的重建是典型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权力场的操作使得宝光寺从原本带着自发性质的修行场所变成服务于经济发展链条中的一环,成为布迪厄所言的“资本之诱饵”。宝宏寺的重建则表现了居士与出家人权力关系的倒置及其根本所在——宗教内涵之丧失,面对这一教内困境,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建议,本文也对此有所补充,但愿这些建议能尽快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贯彻落实。 最后,我还是将目光投向了“沉默的大多数”——民间小庙(第一、二层次的寺庙)。“庙宇情深”一章主要关注的是新出现的寺庙养老现象、民间小庙重建的说辞及其背后真正的原因等。民间小庙在基层宗教管理部门的“取缔”威胁声中,低调重建。为了声明寺庙重建行为的合理合法合情,地方文人聪明地动用民间悠久的文化资源,强调寺庙与村落历史,同时引入官方话语、请入国家符号来强调自身的合法性。事实表明,如果大传统和小传统都是为了当地人民的福利,那么二者就可以互相为用,和谐共处。 总之,文江寺庙重建背后的人员、动机都是复杂多样的,寺庙建立后的人事(出家人、居士、守庙人或者轮流洒扫)和管理、运作都由寺庙的理事组安排,理事组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建庙的组织者,这些组织者可能是居士、香头或者是与寺庙有感情者、退休或退位干部/教师/职工、病患者家属等。对于登记在册的寺庙佛教协会进行统一管理,未登记的寺庙由寺庙理事组进行自我管理,但佛教协会也有权管理。寺庙重建后的运作反映出重建的动机和重建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寺庙重建现象亟需加强引导和管理。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社会文化影响下民间农人的创造性,因此,在本文结论处套用了布迪厄和吉登斯“社会文化与个人理性”的相互关系的观点:即人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制约和创造都不是体现在历史的重大事件上,而更多的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来实现的。同时还对寺庙落成纪念碑文中出现的话语与实际动机之间的关系加以讨论,结论指向文化的“粉饰”属性,亦即文化的“蒙蔽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48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利敏;乡村寺庙发展脉络中的嵌入性分析[D];上海大学;2007年

2 骆建建;归来之神:一个乡村寺庙重建的民族志考察[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小玉;一座宗族型庙宇的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丽霞;民间信仰复兴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崔丽霞;社会转型期农村社区佛教复兴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征;信仰空间的重建:对湘西老村观音山脚庵的人类学考察[D];中南大学;2006年

5 李明;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秦博;巴林右旗荟福寺“六月庙会文化”变迁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志敏;请戏习俗的传承与变革[D];吉林大学;2013年

8 五月花;功能主义视域下的寺庙重建[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关琰;从一个乡村庙宇的重建看中国民间信仰的未来走向[D];河南大学;2013年

10 王学义;赣县储君信仰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430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430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