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20-10-18 04:08
《希伯来旧约》为犹太人智慧的结晶,亦是中东轴心文明的代表。《太平经》作为中国道教的开创著作,将中国在轴心时代的学说宗教化。鉴于两个宗教的经典著作在历史地位、社会影响及对宇宙人生探索上的某些思想方面都具有诸多的相似相通之处,故本文拟从生死观着手,探寻二者在道德伦理、社会公义、永生、医术、婚姻、死亡和对未来的乌托邦想象等各方面的异同。《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的基本问题是解决生活中神(耶和华、道或皇天)与人的关系,并为此提供种种伦理道德规范标准。二者有很多相近之处:耶和华或皇天面前,人要仁爱、作善止恶,这一道德伦理是绝对的,不容质疑的。古希伯来社会和古中国社会都有本体论为其法律戒规提供合法性的来源。如为实现社会公义,《希伯来圣经》提供了相关的教规,并严格实践于司法系统,以此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利;而《太平经》更依赖于自然规律和道德责任来处理这类问题。次则,长生是两个民族共同关注的问题,《希伯来圣经》认为决定权在耶和华,长生与否决定于是否尊顺耶和华的意图为标准;《太平经》则认为长生不死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个体手中,即寿命长短以个体善恶、求道与否为标准。再则,医术与犹太教、道教皆有密切的关系。《希伯来圣经》提出疾病是耶和华对不虔诚的希伯来人的惩罚;《太平经》则试图通过推崇道教养生的方案求防病治病。两者虽然采取不同治病的手段,但在根本上它们都是本宗教信仰发挥作用的工具。又则,两者都重视人的养生、性关系及男女之间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只是《希伯来圣经》把婚姻的重点放在入与耶和华的“圣约”的关系上,而《太平经》的重点则放在自然养生之道。在死亡问题上,《太平经》的理论中,不仅以“不死成仙”为基本要义,还将“冥界”与“鬼神观”纳入其宗教框架,并成为重要部分。人鬼关系的互惠互予行为,成了早期道教的主要信仰之一。《希伯来圣经》的思想中,死亡意味着进入黑暗的地下世界,即所谓"Sheol"(“沉默”、消极)。本质上,《太平经》和《希伯来圣经》对人的认识实暗含着它们对“死后世界”的不同认识,而且它们皆属“入世型”的学说。前者因追求“长寿不死”而只在死者死后才进行葬礼准备,而后者对入葬之前的“礼节”却尤为重视,如在《希伯来圣经》中,“葬礼”具有“神圣化”的地位,人的死亡受到“圣约”的规范,死者更能坦然接受。这与《太平经》中人们对“死亡”的敬畏之心以及在阴阳调和的状态下保持与鬼魂的互惠的期望有着实质上的不同。此外,《太平经》与《希伯来圣经》的代际报应观虽表面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实质上不然。前者“承负说”依赖于“天道”理论,属于自然循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后者的善恶报应模式是受神耶和华的控制。不过在涉及未来的乌托邦时代,无论是道教的“太平”还是犹太教的"Shalom"都有着共同之处,即能够设想一个由外在祸福正确地反映人们本性的时代。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B958;B985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现实生活伦理观
1.1 《太平经》的伦理观
1.2 《希伯来圣经》的伦理观
1.3 《太平经》伦理观之核心:“仁爱”观
1.4 《希伯来圣经》伦理观之核心:“圣爱”观
1.5 《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的伦理观之异同
2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社会公义思想之异同
2.1 《太平经》的社会公义观
2.2 《希伯来圣经》之社会公义观念
2.3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社会公义观的异同之处
3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不死”观
3.1 《太平经》与先秦道家对于“死亡”之共同之处
3.2 对于“永生”、“升仙”思想的解读与考察
3.3 《希伯来圣经》“永生”思想——以伊甸园为例
3.4 对于“长生”观念的比较与考量
3.5 《希伯来圣经》之长生思想——以尊顺耶和华的意图为标准
结语
4 《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的医术观之比较
4.1 《太平经》的疾病观和医术观
4.2 《希伯来圣经》的疾病观和医术观
4.3 《太平经》与《希伯来圣经》的疾病观和治疗法的异同之处
4.3.1 人的本质问题
4.3.2 “天医”信仰及疗法的系统性
4.3.3 疾病预防及相关理念
结语
5 论《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中的两性与婚姻思想
5.1 “阴阳”学说与两性关系
5.2 《希伯来圣经》的“造人”故事与两性的关系
5.3 《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的“造人”、两性观的联系
5.4 《太平经》的阴阳学说与婚姻的关系
5.5 《希伯来圣经》中的“契约”与婚姻的关系
5.6 《太平经》之“自然婚姻观”与《希伯来圣经》的“契约性婚姻观”的异同
5.7 《太平经》中的民族、种族之间以及两性平等的自然婚姻观
5.8 男女的洁净和非洁净的性关系,即“圣民”与“异族”之关系
5.9 《太平经》跨民族、种族的自然婚姻观与《希伯来圣经》的洁净的“婚洁观”的异同
5.10 《太平经》中之“男尊女卑”的合理依据与“男女反形”的关系
5.11 《希伯来圣经》中的婚姻、财产分配与“洁净”的关系
5.12 结语:《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两性观的核心异同
6 《太平经》与《希伯来圣经》的死后世界之比较
6.1 《太平经》的死后世界
6.1.1 人的本质与鬼的关系
6.1.2 “黄泉”、“土府”为象征的阴间
6.2 《希伯来圣经》的死后世界
6.2.1 希伯来人的本质——“Nephesh”与复活的关系
6.2.2 希伯来人的“Sheol”与“Obot”观
6.3 《太平经》丧葬之教义
6.4 希伯来人的丧葬礼仪
6.5 《太平经》与《希伯来圣经》对“死后世界”“丧葬”观点的异同
7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善恶报应思想之比较
7.1 《太平经》的善恶报应理论
7.1.1 《太平经》独创的“承负”学说
7.1.2 承负说与《太平经》生死观的关系
7.1.3 人为罪过源头的承负
7.1.4 自然为罪过源头的承负
7.1.5 “皇天”、“道”与“承负”理论
7.2 《希伯来圣经》的善恶报应思想
7.2.1 耶和华对子民的神显模式
7.2.2 “宗族”的整体性报应思想
7.2.3 “非自然”的善恶报应
7.2.4 善恶报应的个人化
7.2.5 以西结先知对“整体报应”的否定
7.3 “承负”理论与《希伯来圣经》“报应”观的不同之处
结语
8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8.1 《太平经》的天、地、人的乌托邦观
8.2 《太平经》的民族之间财富分配的乌托邦
8.3 《太平经》的人自身和谐的“乌托邦”
8.4 《希伯来圣经》之弥赛亚观
8.4.1 “Shalom”的群体与完整性特征
8.4.2 “Shalom”与可实现的非乌托邦的理想状态
8.4.3 Shalom与乌托邦的关系
8.5 《先者书》与《太平经》共同的“乌托邦”目的
结语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5777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B958;B985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现实生活伦理观
1.1 《太平经》的伦理观
1.2 《希伯来圣经》的伦理观
1.3 《太平经》伦理观之核心:“仁爱”观
1.4 《希伯来圣经》伦理观之核心:“圣爱”观
1.5 《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的伦理观之异同
2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社会公义思想之异同
2.1 《太平经》的社会公义观
2.2 《希伯来圣经》之社会公义观念
2.3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社会公义观的异同之处
3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不死”观
3.1 《太平经》与先秦道家对于“死亡”之共同之处
3.2 对于“永生”、“升仙”思想的解读与考察
3.3 《希伯来圣经》“永生”思想——以伊甸园为例
3.4 对于“长生”观念的比较与考量
3.5 《希伯来圣经》之长生思想——以尊顺耶和华的意图为标准
结语
4 《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的医术观之比较
4.1 《太平经》的疾病观和医术观
4.2 《希伯来圣经》的疾病观和医术观
4.3 《太平经》与《希伯来圣经》的疾病观和治疗法的异同之处
4.3.1 人的本质问题
4.3.2 “天医”信仰及疗法的系统性
4.3.3 疾病预防及相关理念
结语
5 论《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中的两性与婚姻思想
5.1 “阴阳”学说与两性关系
5.2 《希伯来圣经》的“造人”故事与两性的关系
5.3 《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的“造人”、两性观的联系
5.4 《太平经》的阴阳学说与婚姻的关系
5.5 《希伯来圣经》中的“契约”与婚姻的关系
5.6 《太平经》之“自然婚姻观”与《希伯来圣经》的“契约性婚姻观”的异同
5.7 《太平经》中的民族、种族之间以及两性平等的自然婚姻观
5.8 男女的洁净和非洁净的性关系,即“圣民”与“异族”之关系
5.9 《太平经》跨民族、种族的自然婚姻观与《希伯来圣经》的洁净的“婚洁观”的异同
5.10 《太平经》中之“男尊女卑”的合理依据与“男女反形”的关系
5.11 《希伯来圣经》中的婚姻、财产分配与“洁净”的关系
5.12 结语:《希伯来圣经》和《太平经》两性观的核心异同
6 《太平经》与《希伯来圣经》的死后世界之比较
6.1 《太平经》的死后世界
6.1.1 人的本质与鬼的关系
6.1.2 “黄泉”、“土府”为象征的阴间
6.2 《希伯来圣经》的死后世界
6.2.1 希伯来人的本质——“Nephesh”与复活的关系
6.2.2 希伯来人的“Sheol”与“Obot”观
6.3 《太平经》丧葬之教义
6.4 希伯来人的丧葬礼仪
6.5 《太平经》与《希伯来圣经》对“死后世界”“丧葬”观点的异同
7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善恶报应思想之比较
7.1 《太平经》的善恶报应理论
7.1.1 《太平经》独创的“承负”学说
7.1.2 承负说与《太平经》生死观的关系
7.1.3 人为罪过源头的承负
7.1.4 自然为罪过源头的承负
7.1.5 “皇天”、“道”与“承负”理论
7.2 《希伯来圣经》的善恶报应思想
7.2.1 耶和华对子民的神显模式
7.2.2 “宗族”的整体性报应思想
7.2.3 “非自然”的善恶报应
7.2.4 善恶报应的个人化
7.2.5 以西结先知对“整体报应”的否定
7.3 “承负”理论与《希伯来圣经》“报应”观的不同之处
结语
8 《希伯来圣经》与《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8.1 《太平经》的天、地、人的乌托邦观
8.2 《太平经》的民族之间财富分配的乌托邦
8.3 《太平经》的人自身和谐的“乌托邦”
8.4 《希伯来圣经》之弥赛亚观
8.4.1 “Shalom”的群体与完整性特征
8.4.2 “Shalom”与可实现的非乌托邦的理想状态
8.4.3 Shalom与乌托邦的关系
8.5 《先者书》与《太平经》共同的“乌托邦”目的
结语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亦平;;论道教身心观的文化特质及其现代意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吕锡琛;;论《道德经》的生命教育思想[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4期
3 锱铢;;上帝形象与阴阳哲学:男性与女性关系之神学思考[J];金陵神学志;1998年03期
4 毛丽娅;论道教之“道”与基督教之“上帝”[J];求索;2004年09期
5 卿希泰;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6 龙爱仁;;《旧约》与《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11期
7 傅有德;;希伯来先知与儒家圣人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3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高深;《庄子》与《圣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5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4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