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1:06
本文关键词:罗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台湾新士林哲学”是20世纪“新士林哲学”在我国传播与发展的代表,它是台湾学术界一个重要而又特别的学术流派。它以天主教信仰为精神取向,以士林哲学为底蕴与构架,力图融合天主教信仰、士林哲学与中国文化于一体,,以达到为信仰开新,为中国文化开出路的双重目的。 罗光是台湾新士林哲学学派的真正创立者,其《士林哲学》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的成立。罗光是天主教的主教。作为主教,他一生的使命就是将福音传扬开(福音化)。时代也赋予了他特殊使命,就是将天主教本土化,他是通过士林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融合完成这一使命的。当然要完成这一使命必须面对中国最现实的问题,即如何由传统向现代转化,也就是现代性问题。于是福音化、本土化、现代性便成了罗光一生的思考,正是这样的使命酝酿了他的“生命哲学”体系。 本文追溯他“生命哲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从其教会史研究中探究了他的问题域;从神学、士林哲学和中国哲学三个角度阐释了其思想来源;然后剖析了其生命哲学体系的建构过程和内容;最后总结罗光的思想特色,并用他的使命来审视他的生命哲学体系,以此来揭示其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罗光 台湾新士林哲学 生命 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61;B97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7
- 绪论17-44
- 第一节 士林哲学发展小史18-21
- 第二节 台湾新士林哲学的概况21-25
- 第三节 罗光思想的重要地位25-29
- 第四节 文献综述29-41
- 一、 关于士林哲学的研究综述30-35
- 二、 关于台湾新士林哲学的研究综述35-38
- 三、 关于罗光思想研究综述38-41
- 第五节 论文的构思与结构41-44
- 第一章 问题视域:罗光的教会史研究44-84
- 第一节 天主教在华的传播与发展44-55
- 一、 各传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44-48
- 二、 圣统制的建立48-52
- 三、 圣职人员的培养问题52-55
- 第二节 互通使节55-68
- 一、 教廷的外交使节方针56-60
- 二、 中国礼仪问题60-64
- 三、 近现代的互通使节64-68
- 第三节 罗光所面临的问题68-81
- 一、 梵二会议的精神68-72
- 二、 现实的中国社会72-76
- 三、 罗光所面对的问题76-81
- 本章小结81-84
- 第二章 思想立场:罗光的神学思想研究84-125
- 第一节 罗光的宗教观84-94
- 一、 宗教是人与神的关系84-87
- 二、 宗教是对启示的信仰87-90
- 三、 宗教是生命的活动90-94
- 第二节 罗光论天父94-105
- 一、 上帝存在的证明94-97
- 二、 天主的本性97-102
- 三、 神与人的关系102-105
- 第三节 罗光论基督105-115
- 一、 耶稣基督的救赎105-109
- 二、 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109-112
- 三、 基督与生活112-115
- 第四节 罗光论圣母115-123
- 一、 “天主之母”的称号115-116
- 二、 圣母的特点116-119
- 三、 诸圣相通功与马利亚的救赎地位119-121
- 四、 圣母马利亚与信徒121-123
- 本章小结123-125
- 第三章 思维塑造:罗光的士林哲学研究125-169
- 第一节 哲学总论125-135
- 一、 哲学的特性与方法125-129
- 二、 哲学与科学美术宗教129-132
- 三、 哲学与人生132-135
- 第二节 士林哲学的名学135-145
- 一、 理则学136-141
- 二、 知识论141-145
- 第三节 士林哲学的形上学145-156
- 一、 宇宙论145-149
- 二、 心理学149-152
- 三、 本体论152-156
- 第四节 实践哲学156-166
- 一、 宗教哲学156-159
- 二、 伦理学159-162
- 三、 美术论162-166
- 本章小结166-169
-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素养:罗光的中国哲学研究169-206
-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大纲脉络169-181
- 一、 儒家:生命之仁169-173
- 二、 道家:自然之道173-177
- 三、 佛家:明心见性177-181
-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精神181-193
- 一、 人生之道182-185
- 二、 生命哲学185-189
- 三、 至善之择189-193
-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展望193-204
- 一、 中国文化的特质193-197
- 二、 展望中国哲学的未来197-200
- 三、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200-204
- 本章小结204-206
- 第五章 罗光哲学体系之谱系:中国哲学史研究206-247
- 第一节 编纂原则206-215
- 一、 剪枝裁叶207-208
- 二、 回归文本208-210
- 三、 溯源补遗210-212
- 四、 系统的原则212-214
- 五、 福音性质的研究214-215
- 第二节 传统哲学的生命求索215-227
- 一、 儒家的“生生”哲学216-219
- 二、 道家的生命发扬219-224
- 三、 佛教的生命哲学224-227
- 第三节 近代以来的哲学再生227-244
- 一、 胡适哲学思想229-232
- 二、 蒋中正哲学思想232-236
- 三、 方东美哲学思想236-240
- 四、 唐君毅哲学思想240-244
- 本章小结244-247
- 第六章 罗光哲学体系的建立(一)247-284
- 第一节 生命哲学的运思247-258
- 一、 学思历程探索247-250
- 二、 理论缘起250-254
- 三、 思想的完善254-258
- 第二节 罗光生命哲学的思想渊源258-270
- 一、 士林哲学方面259-262
- 二、 天主教信仰方面262-266
- 三、 中国哲学方面266-270
- 第三节 生命哲学的形上学270-282
- 一、 罗光对生命的认识271-274
- 二、 创生力与创造力274-278
- 三、 存有即生命,生命即存有278-282
- 本章小结282-284
- 第七章 罗光哲学体系的建立(二)284-325
- 第一节 生命哲学之人性论伦理学284-296
- 一、生命的主体:我284-288
- 二、 伦理道德与生命288-292
- 三、 伦理生命的发扬292-296
- 第二节 生命哲学之心理学认识论296-310
- 一、 生命哲学认识论总则297-300
- 二、 心灵生命的创新活动300-303
- 三、 理智生命的发展阶段303-306
- 四、 心灵生命的三个世界306-310
- 第三节 生命的超越310-322
- 一、 生命超越的形式310-314
- 二、 生命超越的实现历程314-319
- 三、 爱的圆融观319-322
- 本章小结322-325
- 第八章 结论325-339
- 第一节 罗光哲学思想的特色325-330
- 第二节 生命哲学的回响330-339
- 参考文献339-347
- 致谢347-3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明;略论儒家解释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耀天;沈伟鹏;;《周易》的于罗光生命哲学体系影响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耀天;沈伟鹏;;罗光生命哲学体系中的易学资源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耀天;沈伟鹏;;罗光生命哲学视野中的“动态生命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叶蓬;儒家修养论与基督教修行论的比较研究[J];孔子研究;2001年04期
6 关松林;论经院哲学的发展及其意义[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7 樊志辉;台湾新士林哲学思想评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黄见德;略论当代台湾学者的西方哲学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樊志辉;台湾天主教新士林哲学形上学的义理归旨[J];人文杂志;2001年01期
10 代金平;台湾哲学界对中西哲学的融合[J];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兵;“中国哲学史”的编撰及“生命哲学”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罗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