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人感应到谶纬迷信的转变
本文关键词:论天人感应到谶纬迷信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着力论述了从天人感应到谶纬迷信的发展过程。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开始,董阐明了其物类相感、灾异之说,从而进一步阐明其“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思想。但从眭孟、夏侯胜等人的努力看,灾异之说逐渐从谴告君王,到预示帝王的天命所归上来,这也引起了人君的警觉。人君在其国力日益衰落的情况下,同时也是早期天人感应思想的缺陷暴露地时候,不得不重视并运用起了由灾异之说而发展的谶纬之言,以此来让人们承认他的统治合法性。所以,从西汉的天人感应到谶纬迷信的形成,其发展转变的过程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关键词】:天人感应 灾异 谴告 谶纬迷信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9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绪论5-10
- 一、内容概要5-6
- 二、当前研究状况6-10
- 第一章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10-17
- 1.1 四时变化与阴阳五行的关系10-12
- 1.2 从物类相感到天人感应12-14
- 1.3 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要性14-17
- 第二章 天人感应思想的困境17-34
- 2.1 灾异诠释:董仲舒与刘向的分歧17-21
- 2.2 刘氏父子及其与董仲舒的分歧21-24
- 2.3 京房与诸儒者的分歧24-30
- 2.4 董仲舒的沉浮与天人感应的危机30-34
- 第三章 谶纬思想应运而生34-50
- 3.1 谶言与纬书的关系34-38
- 3.2 谶纬思想的形成与兴起38-41
- 3.3 谶纬与早期天人感应的区别41-45
- 3.4 对天人感应转向谶纬思想的认识45-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5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5-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明;;谶纬与汉画像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张中原;;胡安国《春秋胡氏传》“灾异”思想管窥[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王长华;刘明;;《诗纬》与《齐诗》关系考论[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4 黄岭;;天人感应与魏晋更替[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胡展志;;浅析谶与纬的区别及合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孙湘云;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3期
7 李耀南;尊君与屈君——董仲舒之天的二重功能[J];孔子研究;2004年04期
8 刘隆有;;试论荀悦《汉纪》中的天命论思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9 程林;;论《汉书·五行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刘洁;;汉代祥瑞文化与“天人感应”说之关系[J];文博;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汉代天人感应说略述[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2 黄震云;;《春秋繁露》中的神学思想与汉代行政理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侯西安;;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神道设教”属性[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4 朱晓田;;晚清大众传媒的社会导向——以《点石斋画报》中“祥异事件”为对象的分析[A];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石;;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和谐观[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任云英;张峰;;中国古代人居环境思想解读[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胡凡;;明代宫廷灾害略论[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侯西安;;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神道设教”属性[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树;;董学初探[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10 周云飞;;苏州民居色质释疑有感[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曦;我读《汉书·五行志》[N];光明日报;2007年
2 张荣明;秦汉皇帝观念再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伍立杨;文化脱水的病灶[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朱凯 李冀;千年之后,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N];南京日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韩毓海;“天道”与“治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张玉芬;嘉庆帝整治怠惰矫饰之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潘海涛;天人合一与当代发展[N];贵州政协报;2001年
8 德州市经济开发区组织人事部 赵兴;董子的理论贡献[N];光明日报;2009年
9 葛剑雄;莫让“争遗”成笑柄[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刘德山;造型异彩纷呈[N];中国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伟;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与汉代的天人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玉周;汉代谶纬天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史婷婷;《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9年
4 戴建平;魏晋自然观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5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潘秋平;《淮南子》医学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付兴林;白居易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江武;胡安国《春秋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向国;论天人感应到谶纬迷信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平;试论灾异与万历政局[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祁向文;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强;顺天应时之道[D];山东大学;2005年
5 钟来全;董仲舒历史发展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杰;“兆”的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7 伍小R,
本文编号:287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