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胜芳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2:11

  本文关键词: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胜芳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涉及个体的信仰层面,也涉及与社会交互层面。在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的境遇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禁区走上了社会的舞台。随着各种思潮的交汇激荡,宗教的生态环境也在出现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传统文化的保存、宗教文化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学界一直思考的问题。 河北胜芳镇,坐落于北京、天津、保定三角中心,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该镇曾为水泽,称东淀,是有名的水陆商埠码头,曾是直隶六镇之一。胜芳自古就有经商务工的传统,素有“小天津卫”之称。改革开放后,胜芳发展成为北方著名的工业重镇。1985年胜芳镇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亿元镇。1989年胜芳镇东升村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元村。近年来,该镇的经济一直呈现较快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引了大量外地人迁入。胜芳本地人与外地人将要达到1.5:1的比例。不同文化的交流,不同宗教的共存,更是一个全国市场经济大潮下的缩影。应该说,宗教文化展示了一个地区文化的特点,目前对胜芳宗教文化研究又恰恰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学者多将研究方向确定在音乐以及传统民间文化方面,宗教作为文化领域重要的一个内容,却没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在一个文化多元、宗教多样的古镇,在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保存相对完好的地方,进行宗教生态模式研究,显得尤其必要。深入研究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胜芳现象”,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进行归纳梳理,应该说是从事实层面对宗教理论的一个印证。 本文主要采取宗教社会学、宗教现象学、人类学、民俗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及时掌握一手资料;积极介入相关宗教文化活动,开展参与式调研;以当地文史资料、地方史志、口头文化为历史背景资料;以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领域相关科研成果为理论研究和分析工作的参考。通过对胜芳现存宗教为主要对象的调查研究,发掘多元宗教文化生态在当代的具体表现,归纳其“和而不同”的特点,分析各个宗教的社会功能,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文化生态模式与社会管理问题进行重估与定位。 第一章《绪论》,着重指出选题的意义、目前研究的基本状况、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胜芳宗教现状》,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的五大宗教,分析了宗教的个体信仰与组织架构,并从经济来源与社会境遇上对各个宗教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描述。 第三章《多元文化的和而不同》,从胜芳的文化积淀来进行探讨,找寻到胜芳文化的主根脉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也恰恰为宗教文化的包容,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源泉。探究世俗对神圣的理解与宽容,探究不同宗教间的和谐相处,展示了多元通和的文化生态模式。 第四章《独具特色的地方宗教文化包容现象——民间花会》,笔者将民间信仰与各个宗教在大型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汇总分析,指出了胜芳花会的宗教因素,总结了花会的突出特点,认为其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了花会的世俗化过程也如同宗教的世俗化进程。 第五章《“刺猬法则”:不同文化间的有限认同》,将“刺猬法则”引入宗教学研究领域,认为神圣与世俗间、不同宗教间,甚至同一宗教间都是存在有限张力的。 第六章《多元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对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个不同维度的作用。 《结语》部分,笔者认为,通过对“胜芳现象”的挖掘,得出多元宗教文化“通和”和不“通同”、存在有限张力、具有“刺猬法则”的结论,并认为多元通和的宗教生态模式,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宗教 文化生态 地方性知识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1;G12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14-16
  • 第二节 相关研究16-17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17-18
  • 第四节 概念界定18-22
  • 1.4.1 文化生态18-20
  • 1.4.2 宗教文化生态20
  • 1.4.3 多元通和的宗教文化生态20-22
  • 第二章 胜芳宗教现状22-49
  • 第一节 各宗教基本状况22-34
  • 2.1.1 基督教22-26
  • 2.1.2 天主教26-27
  • 2.1.3 佛教27-29
  • 2.1.4 道门29-32
  • 2.1.5 伊斯兰教32-34
  • 第二节 宗教的个体信仰与组织架构34-44
  • 2.2.1 信教成员构成与发展34-41
  • 2.2.2 作为社会存在的宗教组织架构41-44
  • 第三节 宗教的经济来源与社会境遇44-49
  • 2.3.1 经济来源44-46
  • 2.3.2 社会境遇46-49
  • 第三章 多元文化间的“和而不同”49-62
  • 第一节 以儒为主的文化基调49-54
  • 3.1.1 历史上的文化大传统49-51
  • 3.1.2 儒家文化与胜芳经济发展51-54
  • 第二节 世俗社会对宗教的理解与宽容54-58
  • 3.2.1 精神基础54-56
  • 3.2.2 现实表现56-58
  • 第三节 不同宗教间的和谐相处58-62
  • 第四章 独具特色的地方宗教文化包容现象——民间花会62-83
  • 第一节 火神信仰与民间花会62-65
  • 4.1.1 普遍意义上的北方民族火神信仰62-63
  • 4.1.2 胜芳火神信仰与民间花会的关系63-65
  • 第二节 民间花会的特点65-74
  • 4.2.1 自组织性:“会头”与“齐会、集会、摆会”65-69
  • 4.2.2 包容性:各宗教文化在民间花会中的体现69-71
  • 4.2.3 兼顾性:连接神圣与世俗的纽带71-74
  • 第三节 民间花会与文化承载74-79
  • 4.3.1 民间花会是宗教文化保存流传的重要平台74-75
  • 4.3.2 民间花会是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平台75-77
  • 4.3.3 宣传展示促使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日益受到重视77-79
  • 第四节 民间花会正从神圣走向世俗79-83
  • 4.4.1 信仰上的“祛魅化”79-80
  • 4.4.2 仪式上的“人性化”80-81
  • 4.4.3 整体组织上的“官方化”81-83
  • 第五章 “刺猬法则”:不同文化间的有限认同83-95
  • 第一节 神圣与世俗间的张力83-87
  • 5.1.1 “刺猬法则”的宗教学意义83-84
  • 5.1.2 世俗对神圣的张力84-87
  • 第二节 不同宗教间的张力87-93
  • 5.2.1 “一神”与“多神”87-89
  • 5.2.2 “一神”之间89-91
  • 5.2.3 “多神”之间91-93
  • 第三节 外来穆斯林与当地穆斯林93-95
  • 第六章 多元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95-108
  • 第一节 正向维度95-101
  • 6.1.1 道德约束95-97
  • 6.1.2 群体整合97-98
  • 6.1.3 社会认同98-100
  • 6.1.4 人文关怀100-101
  • 第二节 逆向维度101-108
  • 6.2.1 “义利之争”:纯粹信仰的日趋淡漠101-103
  • 6.2.2 “市场之争”:宗教热潮下的群雄逐鹿103-104
  • 6.2.3 “媚俗化”:宗教神圣性的消退104-106
  • 6.2.4 “特殊公民”: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与社会管理服务完善106-108
  • 结语108-112
  • 参考文献112-115
  • 后记115-11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学诚;让世界因多元宗教的存在而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第一届多宗教和平与和谐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J];法音;2005年03期

2 ;学诚法师出席印度尼西亚 第一届国际和平与和谐多元宗教研讨会[J];佛教文化;2005年02期

3 贺相铸;美国的多元宗教概述及成因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曹云华;新加坡多元宗教透视[J];东南亚纵横;1994年02期

5 学诚;让世界因多元宗教的存在而更加和谐更加美丽——2005年2月3日在印尼雅加达国立伊斯兰大学演讲[J];佛教文化;2005年02期

6 高汝东;宋德志;安晓平;;多元宗教视野下的社会和谐——试论环塔里木多元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之关系[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李木源;;和谐,因多样而美丽[J];法音;2006年05期

8 曹云华;;多元宗教与新加坡的精神文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9 李奋;;伊斯兰教与新疆宗教文化生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庆松;;云南多元宗教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学园;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丽丽;;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茶腊村多元宗教文化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高斌;;泉州海市的多元宗教文化互动[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中国傩俗礼仪文化丛书编辑缘起[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赖进贵;张春兰;王韦力;;文化生态数字地图博物馆建置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张诗亚;;西部开发新理念——发展特色科教 构建良性自然/文化生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潘鲁生;;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彭培根;;从走向小康社会看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文化生态的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运所;;对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的几点认识和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0 周念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丁常云;求同存异实现多元宗教的和谐共生[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暹;北京,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大家庭[N];北京日报;2011年

3 沈玉春;大理人的多元宗教信仰[N];云南政协报;2003年

4 陆芸;福州,多元宗教文化共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福建社会科学院 陆芸;多元宗教文化遗存的古城——泉州[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本版编辑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陈广元 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 曹圣洁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季剑虹 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副秘书长 沈学彬 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白润生 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卓新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 朱威烈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秘书长 徐晓鸿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葛壮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何其敏;凝聚共识 开创和谐美好的未来[N];联合时报;2006年

7 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贵玉;鹤文化生态与创建现代文化名城需要付出努力[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8 万斌生;建设文化生态名城之管见[N];抚州日报;2007年

9 张山东;城市之魂源于文[N];抚州日报;2008年

10 戚善成;无锡新区启动文化生态组团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景森;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胜芳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马晓军;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4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5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r

本文编号:290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0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8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