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主道、人伦与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7-04-10 19:38

  本文关键词:主道、人伦与共同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土化是伊斯兰教在某一地域内,在保持基本信仰与礼仪等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吸收本地文化元素、寻找与本地主流文化精神的契合点而完成涵化的过程。这是世界性宗教得以传播和存续的前提,也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权力结构相适应的结果。研究伊斯兰教本土化过程,将会为今天的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相处提供一种中国式经验。在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中,伊斯兰教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回族广泛使用汉语方言、吸收儒家伦理、与周围非穆斯林民族频繁互动,回族中伊斯兰教的外形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迁;回族精英知识分子又通过以儒诠经、汉译经典和经堂教育等方式完成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调适,给今天中国内地伊斯兰教的发展留下了文化遗产。本文选取黑龙江哈尔滨、甘肃张家川、福建陈埭三个地区的回族为个案,以“五功”、人生礼俗和集体性仪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伊斯兰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本土化的特征及经验。本文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将梳理关于文化接触和变迁研究的各种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已有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情况,总结伊斯兰教本土化的概念,并介绍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三个田野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讨论三地回族在伊斯兰教仪式实践的层次问题。第二章介绍三地回族对“五功”的实践,并讨论伊斯兰教的基本功修在保持“认主独一”原则的前提下在当地文化环境中所做的调适。第三章介绍三地回族对人生礼俗的实践,在描述的基础上讨论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在“人伦”方面的契合问题。第四章介绍三地回族的公共空间和群体仪式以及“共同体”概念在仪式中的表达方式,并且通过这种具有最大限度动员能力的仪式实践的分析讨论伊斯兰教对“传统”“正统”等问题在中国环境下的再解释。在结论部分,本文试图在社会-文化的宏观背景中归纳伊斯兰教本土化的经验,涉及三种观念:主道,这是伊斯兰教中对“认主独一”的基本教义的追求,也贯彻在穆斯林所实践的“五功”中,对主道的遵循表达了对永恒后世中优美归宿的期盼;人伦,这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在强调人与人关系的人生礼俗中,人伦表达了“两世吉庆”和“敬主爱人”的道德要求;共同体,这是在群体性仪式中表达出来的概念,强调了对群体的整合,个体在仪式中体验到的关于共同体的实践感也成为本土“群体”观念的基础。伊斯兰文化在语言、历法和伦理观三个方面的涵化和调适;而在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一种深刻的“共同体”概念用本土式的仪式语言表达出来,并形塑着回族对自我群体的认同。
【关键词】:伊斯兰教 回族 本土化 “礼”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绪论14-38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14-16
  • 第二节 相关理论梳理16-21
  • 一、文化接触与变迁16-18
  • 二、文化精神与象征体系18-19
  • 三、文明的冲突与后殖民反思19-21
  • 四、小结21
  • 第三节 对伊斯兰在中国本土化已有研究的综述21-34
  • 一、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宏观趋势22-23
  • 二、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具体内容23-33
  • 三、小结33-34
  • 第四节 伊斯兰本土化的概念34-36
  • 一、已有研究中的相关定义34-35
  • 二、本文中“本土化”表述的切入点35-36
  • 第五节 研究方法36-37
  • 一、文献收集36
  • 二、田野工作36-37
  • 第六节 论文框架37-38
  • 第一章 田野点的伊斯兰教历史与社会背景38-53
  • 第一节 黑龙江哈尔滨市市区38-41
  • 一、新兴城市与“无坊”的回族社会38-40
  • 二、现状:多元的都市穆斯林40-41
  • 第二节 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城41-45
  • 一、“秦王”与“羲皇”:华夏边缘的多重混杂地带41-43
  • 二、穆斯林的迁入与陕回徙民的记忆43-44
  • 三、现状:自治县、人口流出地与教派44-45
  • 第三节 福建陈埭镇七个回族村45-49
  • 一、泉州:穆斯林在中国最早的登陆地之一45-47
  • 二、明中叶以后:陈埭丁氏的十大夫化47-48
  • 三、现状:本地的回族,外来的穆斯林48-49
  • 第四节 伊斯兰教实践的层次49-53
  • 一、居住模式、传统保持与人口流动方向49-50
  • 二、历史背景、社会关系与实践层次50-51
  • 三、两种时间观念下的中国穆斯林之“礼”51-53
  • 第二章 永恒时间中的“天道五功”53-80
  • 第一节 五功实践在伊斯兰教中的根基性53-56
  • 一、五功的内容53-56
  • 二、中国穆斯林对五功的实践56
  • 第二节 五功在哈尔滨回族中的实践56-66
  • 一、念功:在粗糙与精细之间56-58
  • 二、拜功:在传统与正统之间58-61
  • 三、封斋:在神圣时间与公共时间之间61-64
  • 四、天课与朝觐:慈善、荣誉与回赐64-66
  • 第三节 五功在张家川回族中的实践66-74
  • 一、念功:正统性与社区性66-68
  • 二、拜功:宗教氛围与教派特色68-72
  • 三、封斋:开斋饭与寺坊的边界72-73
  • 四、天课与朝觐73-74
  • 第四节 五功在陈埭回族中的实践74-77
  • 一、从念功到阿拉伯文装饰和阿拉伯语技能75-76
  • 二、外来者的聚礼76-77
  • 第五节 小结77-80
  • 一、日常用语的涵化与宗教用语的专门化78
  • 二、天课与乜贴的混用78-80
  • 第三章 线性时间中的“人道始终”80-101
  • 第一节 《天方典礼》中的人生礼俗80-83
  • 一、人伦的共同性80-81
  • 二、礼书体例与词汇的借用81-83
  • 第二节 哈尔滨回族的人生礼俗83-91
  • 一、简单的“起经名”与非必须的割礼83-85
  • 二、婚姻原则与婚礼中的“乡俗”85-87
  • 三、丧葬:圣俗严格区分的场景87-90
  • 四、对亡故亲人的纪念仪式90-91
  • 第三节 张家川回族的人生礼俗91-95
  • 一、经名的庄重性与割礼的普遍性91-92
  • 二、婚姻原则与婚俗92-93
  • 三、丧礼与家内的纪念性尔麦里93-95
  • 第四节 陈埭回族的人生礼俗95-99
  • 一、经名与割礼的个体性回归95-96
  • 二、婚姻96-98
  • 三、丧葬与家内纪念祖先方式98-99
  • 第五节 小结99-101
  • 一、作为仪式专家的阿訇99-100
  • 二、本土化的契合点:人伦100-101
  • 第四章 公共空间中的群体仪式101-133
  • 第一节 哈尔滨回族的群体仪式101-105
  • 一、公共空间:清真寺101-102
  • 二、开斋节与古尔邦节102-105
  • 第二节 张家川回族的群体仪式105-116
  • 一、公共空间:清真寺与道堂、拱北105-107
  • 二、公共尔麦里107-116
  • 第三节 陈埭回族的群体仪式116-123
  • 一、公共空间:清真寺与祠堂116-117
  • 二、伊斯兰教节日与本土的民间祭祖117-123
  • 第四节 共同体概念扩大的可能123-131
  • 一、背景:民国时期的回族界说123-125
  • 二、民国时期泉州的教门复兴活动125-130
  • 三、复兴教门活动的社团化130-131
  • 第五节 小结131-133
  • 一、本土式的共同体观念表达131
  • 二、近代再本土化困境:伊斯兰群体仪式的缺位131-133
  • 结论133-149
  • 第一节 中国权力结构中的国家与社会133-138
  • 一、中国权力结构之中的皇权与官僚133-135
  • 二、传统权力结构下的基层治理135-137
  • 三、新中国的基层治理与“流动人口”问题137-138
  • 第二节 国家对“民间”宗教的治理138-141
  • 一、国家对宗教的控制138-139
  • 二、宗教的“民间”形态139-141
  • 第三节 伊斯兰教本土化的回族经验141-149
  • 一、涵化与文化共生142-145
  • 二、民间管理组织与社会资本145-147
  • 三、仪式中的共同体体验147-148
  • 四、动态的本土化148-149
  • 参考文献149-160
  • 后记160-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明良;;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2 查日新;;空间转向、文化协商与身份重构——霍米·巴巴后殖民文化批评思想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3期

3 李虹;李琼;;关中回族“经堂语”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5期

4 丁克家;重构·对话·文化启蒙──中国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的历史类型与理想追求[J];回族研究;2000年03期

5 杨怀中;不背乎教 亦不泥乎教——明代回族读书人对回儒文化交流的心态[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6 村田幸子,王建平;刘智《天方性理》中伊斯兰教与新儒学在宇宙论上的合一[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7 杨大业;;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十二)[J];回族研究;2008年01期

8 李振中;;回儒、回回理学及其他[J];回族研究;2009年02期

9 丁士仁;;中国经堂教育溯源[J];回族研究;2012年02期

10 张中复;论研究中国伊斯兰门宦制度的民族学内涵与意义[J];回族研究;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慧芳;张家川宣化冈拱北“尔曼里”仪式探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主道、人伦与共同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7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