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东汉儒道互补对《太平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0 21:28

  本文关键词:论东汉儒道互补对《太平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东汉末年社会危机的爆发,使汉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彻底崩溃,文化倾向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曾经繁盛一时的儒家经学渐趋衰弱,整个社会出现空前的信仰危机。此时,道家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扩大影响,并逐渐向儒学渗透,成为时人救弊补偏的思想武器,儒道互补遂成学术风尚。面对动荡不安的政局,众多儒家学者出于对政治的失望而远离权力斗争中心,转而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社会呈现出儒道互补、融汇百家的新风气。正是在此背景下,作为汉代神学异端的《太平经》诞生了! 《太平经》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同构”,经中随处可见儒道两家天人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儒道互补的基本理论架构。在天人关系方面,《太平经》认为天与人一体,本质相同是以能相互感应、相互影响,进而将自然界中同类事物相互感应的现象规律引入并适用于社会领域,以论证其“天人感应”宗教理论普适性。针对现实社会里的不公平现象,《太平经》提出了“承负”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成为道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太平经》的命论观表现出“命乃天定”和“命由自身”两种不同的倾向,借由“承负说”将两者统一起来,形成了其独特的命论体系。《太平经》认为,今人承受的祸福归根结底源于祖先行为的善恶,同时今人的行为也会使后人得到相应的福祸。这种因果关系,从先人的角度说是“负”,从后人的角度说是“承”,代代既相负又相承,循环往复。承负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道循环说,渊源为古老的家族式的善恶报应论。本文将“承负”划分为个人承负、社会承负、自然界的承负三种类型。 《太平经》儒道互补的基本架构不仅存在于其宗教思想中,亦体现在社会政治思想中,主要表现为民本政治的主张和贤人的政治主张。受儒道诸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太平经》也提出了自己的民本理论,包括“民为君本”的思想和“务民所急”、“崇尚节俭”等养民之法。《太平经》认为,帝王欲致太平,需有贤臣良吏辅佐,,故而提出了一系列选官之法,包括“详其选举”、“选贤任能”和“任人所长”等,涵盖了选贤的重要性、选贤的标准和任贤的方法等实际政治操作的诸多具体层面。尽管作为一部更贴近下层劳动人民思维方式的宗教著作,《太平经》的社会政治思想表现出诸多的民粹特色,但无论是其民本思想还是用贤思想,都未从根本上脱离汉代社会的主流框架。
【关键词】:《太平经》 儒道互补 承负思想 天人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52;B234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序言9-14
  • (一)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10-12
  • (二)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12
  • (三)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12-14
  • 一、 东汉儒道互补的文化倾向14-23
  • (一) 东汉后期的政治经济危机14-15
  • 1 .东汉后期的经济危机14
  • 2 .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14-15
  • (二) 东汉儒学的危机15-16
  • (三) 东汉黄老学的发展16-17
  • (四) 东汉儒道互补的实践17-22
  • 1 .儒道思想的文化差异17-18
  • 2 .隐逸避世的社会群体18
  • 3 .政治领域的社会批判18-20
  • 4 .经典诠释的儒道融合20-22
  • (五) 汉末危机与《太平经》的诞生22-23
  • 二、 儒道互补的架构与《太平经》“天人同构”的宗教体系23-39
  • (一) 天人相通23-30
  • 1 .《太平经》与儒、道“天人”观念之比较23-27
  • 2 .天人同类27
  • 3 .天人感应27-30
  • (二) 天道承负30-39
  • 1 .命论观30-33
  • 2 .“承负”的内涵与哲学基础33-35
  • 3 .“承负”的种类35-36
  • 4 .“承负”的渊源和影响36-39
  • 三、 儒道互补的功用与《太平经》的社会政治思想39-54
  • (一) 民本政治39-47
  • 1 .儒家的民本思想39-41
  • 2 .道家的民本思想41
  • 3 .《太平经》的民本思想41-47
  • (二) 贤人政治47-54
  • 1 .儒家的用贤思想47-48
  • 2 .道家的用贤思想48
  • 3 .《太平经》的用贤思想48-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张辉辉;;生各有命抑或命有可为——析《太平经》中的命论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3 李养正;;从《太平经》看早期道教的信仰与特点[J];道协会刊;1982年02期

4 李养正;;试论《太平经》的产生与演变[J];道协会刊;1983年02期

5 李养正;;道教的渊源[J];中国道教;1987年01期

6 戴传江;试论《太平经》“三一为宗”思维模式及其意义[J];中国道教;2003年05期

7 唐怡;浅析《太平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J];中国道教;1996年04期

8 梁宗华;;论东汉后期的儒道融合[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9 罗兰·博尔;徐跃勤;张焕君;;马克思主义与宗教[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12期

10 卢云成;;简析《太平经》的社会思想[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婷婷;《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9年

2 张鸿;《太平经》政治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东汉儒道互补对《太平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7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