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乡村基督教的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广宗教会的历史与信仰生活

发布时间:2017-04-13 19:17

  本文关键词:乡村基督教的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广宗教会的历史与信仰生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旨在将社会记忆理论引入宗教学研究领域,应用社会记忆理论对一个具体的信仰群体——河北省广宗县基督教会——的历史和信仰生活进行系统分析。在宏观层面,以一种宏大叙事的视角,将此群体的遭遇与不同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考察他们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中社会形象和地位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代,他们如何调整社会记忆,使得群体对自身的定位发生变化,从而消融自身与外部政治改造力量的张力,并得以维持和发展。在微观层面,通过细致的考察他们的“社会记忆创造活动”,如显性的礼拜、查经、祷告、唱赞美诗、讲道和其它宗教活动,以及日常谈话、讲故事、建筑物、音箱制品等隐性因素,分析群体如何以创造社会记忆的方式形成信徒对此群体的认同。进而,探讨在华北的乡村基督教中叠合身份认同(adhesive integration of identities)存在的可能性和方式。 本文正文分为六个部分。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通过对广宗教会的初步描述,挖掘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引入社会记忆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第一章:对社会记忆进行概念界定并系统介绍前人研究,包括社会记忆理论在中外学术界的应用以及同类型研究的大概情况。同时,论述本文在理论应用和调研方法方面对前人的发展。之后,概述本研究的资料来源。第二章:对广宗教会进行详细描述。首先介绍广宗教会所在地区的地理、人文信息。继而,通过教堂、教产的变迁以及信徒人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对广宗教会进行人类学的描绘。之后,介绍广宗教会作为家庭教会的特殊性以及其成为家庭教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第三章:通过介绍广宗地区基督宗教的历史来追溯当地基督徒历史记忆的来源。首先,透过清末教案分析当时基督宗教与官府和地方社会的关系,之后介绍民国时期本地区基督宗教与政府和地方社会关系的变化。继而,讲述建国后广宗基督教在“三自”爱国运动和“文革”时期的遭遇,同时结合访谈资料,分析信徒对此的记忆与其身份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章:讨论乡村基督徒的多重身份问题,探讨叠合身份融合的可能性。首先,介绍在华北的乡村,基督教由于信徒的多重身份而产生的认同冲突。继而,运用社会记忆理论分析基督徒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并探讨叠合身份存在的可能性。余论:总结全文,提出系统研究基督教历史对形成信徒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大批具有叠合身份的信徒的出现是解决基督教与乡土社会冲突的关键。 总而言之,本文在宏观方面以历史叙事的手法展示广宗教会与地方社会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互动关系。在微观层面,以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信徒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进而综合对广宗教会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研究结果,探讨叠合身份融合形成的可能性。
【关键词】:社会记忆 身份认同 家庭教会 “三自”运动 叠合身份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7
【目录】:
  • 摘要2-4
  • Summary4-9
  • 导论:社会记忆视角下的广宗教会9-16
  • 第一节 初识广宗教会9-12
  • 第二节 社会记忆视角下的教会12-16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16-23
  • 第一节 社会记忆的概念界定16-18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8-23
  • 一、社会记忆理论的源流及在本文中的意涵18-19
  • 二、汉语学术界的相关研究19-21
  • 三、本文对前人研究的发展21-22
  • 四、资料来源22-23
  • 第二章 广宗基督教与广宗教会23-34
  • 第一节 对广宗教会的人类学描述24-29
  • 一、教堂、教产与社会空间记忆24-27
  • 二、信徒人数变化与教会发展历程27-29
  • 第二节 作为"家庭教会"的广宗教会29-34
  • 一、"家庭教会"与"三自"教会30-32
  • 二、广宗的家庭教会与地方管理机构32-34
  • 第三章 历史、社会记忆与信徒身份认同34-55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广宗基督宗教36-44
  • 一、从清末教案看基督教宗教与官府、乡土社会关系36-41
  • 二、民国时期的基督宗教41-44
  • 第二节 建国后基督教形象的变化及与地方社会关系44-49
  • 一、实现"三自"原则44-46
  • 二、基督教"洋教"形象的根本改变46-47
  • 三、基督教从社会的改造者变为被改造者47-49
  • 第三节 断代的记忆:基督教的文革印象49-55
  • 一、对文化大革命的集体"沉默"49-51
  • 二、新认同下的结构性遗忘与重塑身份认同51
  • 三、广宗教会的"文革"印象与记忆传承51-55
  • 第四章 圣俗冲突与叠合身份认同55-66
  • 第一节 从基督教与地方社会关系看认同冲突55-57
  • 一、"耶稣教"在乡土风俗中的"豁免权"55-56
  • 二、现实生活中的认同冲突56-57
  • 第二节 神圣身份的社会学诠释57-64
  • 一、"身份"、"身份认同"58-59
  • 二、基督徒身份认同59-60
  • 三、记忆的构建与基督徒身份认同的生产60-64
  • 第三节 叠合身份认同能否实现?64-66
  • 一、叠合身份认同64-65
  • 二、叠合身份认同在乡村基督教中能否实现?65-66
  • 余论:追寻历史与塑造叠合身份认同66-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践;儒家的宗教观念与古代统治者的宗教政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李向平;宗教的权力表述——中国宗教的公私形态及其秩序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林国平;;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俗研究;2007年01期

4 金耀基;范丽珠;;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 杨庆X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J];社会;2007年01期

5 李向平;;私人信仰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解读[J];探索与争鸣;2006年09期

6 高师宁;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J];浙江学刊;2005年02期

7 东人达;;基督教在西南传播中的族群认同符号[J];宗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8 杨凤岗;;中国宗教的三色市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叶小文;;发挥宗教积极作用 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200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乡村基督教的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广宗教会的历史与信仰生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4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3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