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高利贷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0:20

  本文关键词: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高利贷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以前的高利贷,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与基督教道德伦理相悖的行为。从《圣经》开始,基督教义就极力反对高利贷;至托马斯·阿奎那,经院神学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反高利贷理论。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神学家们阐发了新的高利贷思想,逐渐瓦解了中世纪教会的高利贷理论。新教的高利贷思想既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又作为欧洲独特的精神气质而对时代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高利贷理论的来源是《圣经》,早期教父们和教会法对“高利贷”进行了界定,并阐发了反高利贷的缘由。12世纪后,基督教会的高利贷理论形成;中世纪的经院神学家从私有财产、宗教伦理道德和自然法三个层次,系统地表述了高利贷理论。高利贷理论虽然系统,法令虽然严厉,但现实中却从未能够禁止高利贷行为,而法令的执行者——教会,反到成了最大的放贷者。 宗教改革使教皇的权威被否认,不同地区出现了持有不同语言和观念的新教教派,其中以德国、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最为突出。与此同时,经济出现了新的形式,面对这种变化,新教思想家们逐渐形成了适应新情况的高利贷思想。路德精通经院哲学,其高利贷思想也极具继承性;但作为宗教改革的先导性人物,路德反对教会放贷,提倡由世俗政权管理高利贷,并对市场经济有一定的重视。而加尔文对放贷取息的立场,被看作是西方经济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正视商品经济和“利息”,不仅允许放贷取息,而且将其视为社会生活之必须。与路德、加尔文相比,英国的宗教改革缺少这样洪钟大吕式的代表性人物,而是国家集体改革。国教徒的高利贷思想基本是阿奎那式的,相对保守,但其中也不乏有自由化倾向的学说。清教徒则受加尔文思想影响较大,在阐述高利贷问题时融入了个人主义,最终美化了“放贷取息(法定利率范围内的)”,并将高利贷这一经济问题从宗教伦理中分离开来。
【关键词】:高利贷思想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教 清教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7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4
  • 第一章 中世纪基督教的高利贷理论14-26
  • 第一节 理论来源——《圣经》14-16
  • 第二节 早期教父们的“高利贷”说教和教会的高利贷立法16-19
  • 第三节 12世纪后教会的高利贷理论与高利贷现实19-26
  • 第二章 宗教改革时代26-29
  • 第一节 宗教改革的时代特点26-27
  • 第二节 宗教改革时代的社会经济27-29
  • 第三章 路德的高利贷思想29-34
  • 第一节 路德的反高利贷思想29-32
  • 第二节 路德反高利贷思想的民族立场32-33
  • 第三节 路德高利贷思想的社会经济根源33-34
  • 第四章 加尔文的高利贷思想34-40
  • 第一节 加尔文的高利贷思想34-37
  • 第二节 加尔文高利贷思想的社会经济基础37-40
  • 第五章 都铎至斯图亚特早期英国的高利贷思想与议会立法40-54
  • 第一节 英国中世纪对高利贷的管制40-41
  • 第二节 都铎时期英国的高利贷思想41-44
  • 第三节 英国高利贷思想的演变(1571-1624)44-51
  • 第四节 英国的社会现实:从宗教改革至清教运动51-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59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玉秀;;伊斯兰信用经济思想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3期

2 范媛媛;;式微与重建: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述评[J];法制与社会;2009年30期

3 龙秀清;教会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J];世界历史;2001年01期

4 龙秀清;;罗马教廷与商人关系的历史考察[J];世界历史;2007年03期

5 陈勇;;中世纪银行与教会的经济关系[J];世界历史;2009年06期

6 赵立行;论中世纪高利贷禁令及其社会基础[J];历史教学;2001年10期

7 刘招静;;圣托马斯·阿奎那论高利贷[J];世界历史;2012年04期

8 孙诗锦;龙秀清;;试论中世纪天主教会高利贷观念的嬗变[J];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9 雷雨田 ,陈永麟;马丁·路德经济伦理思想评析[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高利贷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9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