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郑观应道教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7:07

  本文关键词:郑观应道教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郑观应的道教思想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他修炼道教的起因是他从幼年起就体弱多病,而家族、家乡和上海、时代与社会对其道教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促成其道教信仰形成的重要因素。 郑观应道教思想是对传统道教思想的继承,受到个人经历与社会时势等影响,形成了“仙道贵生”与“积善修道”的道教思想;其道教信仰,经历了一个从“求道救世”到“修炼成仙”的变化过程;其道教实践主要有两条,一是医学养生、修身积善。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形成了他的医学思想和养生之道。而至于他的修身积善,主要就是做善事,积善成德。另一条就是修道访仙、修炼方术,进而达到济世、经世的目的。这也是郑观应求道访仙的途径。 郑观应试图追求世俗的圆满和追求道教信仰的圆融,从早先的访仙求道来达到救国救世的希望,转向后来以个人修炼成仙的目的,体现了郑观应思想演变中的矛盾,以及转型期人物的内心困扰。
【关键词】:郑观应 道教思想 演变过程 实践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5
  •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7-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9-12
  • 第三节 研究资料、内容与方法12-15
  • 第一章 郑观应道教思想的背景15-25
  • 第一节 家族与父亲15-18
  • 第二节 香山和上海18-21
  • 第三节 时代与风气21-23
  • 第四节 治病与济世23-25
  • 第二章 郑观应道教思想的内容及其演变25-39
  • 第一节 郑观应道教思想的内容25-28
  • 第二节 郑观应道教思想的演变28-39
  • 第三章 郑观应道教济世实践39-48
  • 第一节 郑观应医学实践39-44
  • 第二节 郑观应慈善救灾实践44-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国军;;李白游仙诗歌的悲剧意识——浅析李白游仙诗的精神内蕴[J];才智;2011年19期

2 于致春;;郑观应——近代中国教育的先知者[J];学理论;2011年18期

3 段永升;;王绩对道家道教思想的被迫接受[J];文艺评论;2011年06期

4 邵建;;论郑观应与上海[J];史林;2011年04期

5 罗红希;;浅论郑观应维护国家主权的外交思想[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6 胡锐;;赵宜真的理气论及其思想史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黄永锋;吕苗苗;;中国道教思想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8 张谷;;道家道教思想对日本近世知识分子的影响——以三浦梅园为例[J];前沿;2011年16期

9 张谷;;论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近世的传播和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10 玉虚外史;;另议“无为”[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夏辉映;;试析郑观应的道器论及其教育主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丁凤麟;;论郑观应和薛福成思想的“相与呼应”[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4 郭武;;神仙信仰的变革与元代净明道团的兴起[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郭尚珍;李娟;;从天罡地煞看《水浒传》的道教色彩[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铃木智夫;池步洲;丁日初;;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创设过程[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7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王俊;;浅论葛洪的“贵生”思想[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尔敏;;经元善之身世与思想及其上书保皇招祸经过[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10 强昱;;李荣重玄学思想述评[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彦华 张玉秋 付希华;打好“郑观应牌”念好旅游经[N];中山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杨彦华 张玉秋;郑观应故居前将立全身铜像[N];中山日报;2011年

3 曾春海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道家、道教起源于上古齐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观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N];中山日报;2008年

5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宗亦文;“道”确有道 不无裨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刘开文;澳门邮品中的郑观应[N];中国邮政报;2004年

7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伟邋实习生 罗婕;郑观应:中国现代化的先驱[N];中山日报;2008年

9 胡波;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李开周;穷人的信用[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维加;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纪前巴蜀及中国北方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2 郭建洲;张伯端道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陈昭吟;早期道经诸天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苗宏慧;近代企业家群体与政治思潮嬗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线文;晚清重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史婷婷;《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9年

8 孙藜;“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9 蔡永明;清末司法改革的社会考察[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伟;郑观应道教思想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2 陈晓敏;论郑观应“商战”伦理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3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彩拢;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刘亮坚;论郑观应的笔记体小说——《陶斋志果》[D];暨南大学;2002年

6 冀海银;郑观应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朱作鑫;郑观应的法律思想[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李锐;试析郑观应的海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虹;杜光庭及其著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云;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生态关怀[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郑观应道教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0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