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犹太选民观

发布时间:2017-04-16 09:11

  本文关键词:论犹太选民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选民概念,不仅是犹太教,也是其他两大世界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有的一个核心概念,围绕此概念,人们形成了许多的观点和评述。那么犹太的选民观是什么?人们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对这两个问题,犹太教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更没有所谓的可被奉为权威的定论。在历史上,犹太拉比们对于选民概念的看法和论述,一般只是被当作个人私下的思考,而不具有强制其他人接受、执行的法律效力。由此我们对于犹太选民观到底“是什么”和“怎么样”就很难找到现成的判定依据。加上犹太教历史漫长,文献浩如烟海,对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时期、各色人物,甚至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内的思考中,都可能存在不同甚至正相反对的看法;再加上传统犹太经典对“神学”问题的思考和论述,往往具有零散分布于各处以及常常蕴含在比喻、寓言之中等特点,这无形中又增大了人们对犹太“选民观”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在文章有限的篇幅内我们只好选择“厘清基础,探其两端”的权宜做法。即我们首先回归犹太教的源头——《希伯来圣经》,和《塔木德》中去辨析出犹太选民观中的主要因素及该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选择的依据在于,它们在后来人们阐释中较高的复现程度,通常他们被后人当作阐释和分析的基础。然后,再根据人们对这些传统选民观诸要素的回应态度来划分类别。在文章中,我们选择了其中受争议较多,影响较大的两种极端(极端赞成和极端反对)的进路为例,来对犹太选民观的大体情况,及其在犹太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本文将以犹大—哈列维为例,来分析对传统犹太选民观持极端赞成态度的观点。哈列维所持“选民特殊论”的观点,把犹太教和犹太人抬升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其认为“预言”能力作为遗传特质只限于犹太人之中的看法,引发了许多现代人对于犹太人选民观的不满。其中对其批判严重的,甚至把他的观点作为典型,从而认定整个犹太选民观与种族主义同质。其观点不仅在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造成了诸多的误解和争端,并且在犹太人内部也引发了不小争吵和分裂。因此有人判定,犹太选民观只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麻烦,应该放弃。 与哈列维“选民特殊论”相反,开普兰的选民观,站在了对犹太选民观回应的另一极端——极端反对的一端。他认为,选民观念从根本上来说已是个无法被重构,无法为现代犹太思想所吸收的观念,必须对之进行“无情批判”和“抛弃”。他不仅反对哈列维那种极端赞成选民观的看法(当然,他也承认这些观点在历史时期对犹太人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较为温和的、对传统已经进行了现代解释的选民观也进行了无情的批驳。而他的分析和论断,似乎印证了对犹太选民观持负面看法的人们的正确性。 哈列维和开普兰对选民观理解的巨大差别,让人们对于犹太选民观是什么,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但是这两种进路的看法却似乎都无可避免地引向了同一结论:犹太选民观,应被“抛弃”。在此,我们认为,要想对这些看法有个清醒的认识,要想对犹太选民观做出一个公允的评价,就不能停留在对其观点的表面认识上,也不能过分依赖以上那些批判者看似有理的宣称上;而是必须把这些论说者的观点放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中去,结合作者内在的目的和所针对的问题进行分析,看看其选择的诠释态度和进路是否有助于其针对的问题的解决。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才能对其选民观及其作用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选民观 犹太传统 哈列维 开普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7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3
  • (一) 研究“选民”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0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10-12
  • (三) 本文写作目的和研究方法12-13
  • 第一部分 《托拉》与《塔木德》中的选民观13-27
  • (一) 《托拉》中的选民观13-22
  • (二) 塔木德中选民观的发展22-27
  • 第二部分 哈列维的“选民特殊论”27-41
  • (一) 《库萨里》中的选民观27-36
  • (二) 分析和评价36-41
  • 第三部分 开普兰对传统选民观的批判及其“选召论”41-57
  • (一) 对传统选民观的批判41-46
  • (二) 开普兰的选召论46-53
  • (三) 分析和评价53-57
  • 第四部分 结论57-60
  • 参考书目60-63
  • 致谢63-6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班泰勇;P虚法师及其佛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犹太选民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0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