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仰视角下的美育与宗教
发布时间:2017-04-21 13:15
本文关键词:论信仰视角下的美育与宗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信仰植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最深处。然而,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信仰逐渐凸显为人类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信仰危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遭遇了现代社会的信仰问题,至今影响着我们民族和每个人的生活。本文针对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信仰问题,从中国传统信仰模式的独特性出发,结合近代思想家对信仰问题的思考,特别是从信仰的视角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提出将美育纳入信仰重建的思路,探讨了美育在当代中国人信仰重建中的作用及其社会条件与机制。 第一章,在梳理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信仰问题及相关解答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在解决中国人信仰问题上的理论价值与启发意义,提出了美育在当代中国人信仰重建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作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是基于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现代转型的迫切需要而提出的思路,因而在解答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美育是解决当前中国人信仰问题的一个可能思路。 第二章,结合新时期国内学者对美育功能的研究成果,论证了艺术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总结了美育在解决信仰问题中应该和可能发挥的作用,提出美育在当代中国人信仰重建中可能发挥四大功能,即:坚定人生的信念;塑造完善的人格境界;营造认同感与归属感;关切人生终极价值。这也为进一步研究发挥美育信仰重建作用的社会条件做了初步准备。 第三章,从信仰形成的内在机制入手,分析了美育与信仰的关系,提出对情感的培养是美育能够在信仰重建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进而从美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发展和社区建设两方面,分析了美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作者提出,要发挥美育的信仰重建作用首先要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进行重新定位,把艺术教育当作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并在美育中致力于崇高感的培养。同时,根据传统审美教育的特点在当前社区建设中注意促进社会美育。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哲学问题法。根据问题意识、驾驭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论文紧紧围绕当前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这一主题,从信仰问题的产生背景,信仰问题的解答思路,以及用美育解决信仰问题的内在机制和社会条件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仰问题 信仰重建 美育 宗教 社会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1;B8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论9-14
- 一、信仰及其作用9-10
- 二、信仰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10-12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12-14
- 第一章 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及解决思路14-27
- 第一节 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问题14-18
- 一、中国人信仰危机的世界背景14-16
- 二、当代中国人遭遇的信仰危机16-18
- 第二节 中国信仰问题的解答思路18-22
- 一、宗教思路18-19
- 二、科学思路19-20
- 三、文化思路20-21
- 四、共产主义21-22
- 第三节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解答思想及其问题22-27
- 一、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内涵22-23
- 二、“以美育代宗教”主张的理论来源与合理性分析23-25
- 三、“以美育代宗教”思想解答信仰问题存在的不足25-27
- 第二章 美育在信仰重建中的作用27-39
- 第一节 关于美育的再认识27-34
- 一、蔡元培的美育思想27-28
- 二、国内美育理论的新发展28-31
- 三、艺术美的精神境界31-34
- 第二节 美育在当代中国人信仰重建中的作用34-39
- 一、坚定人生的信念34-35
- 二、塑造完善的人格境界35-36
- 三、营造认同感与归属感36-37
- 四、关切人生终极价值37-39
- 第三章 美育信仰重建作用的社会条件39-58
- 第一节 美育解决信仰问题的内在机制39-44
- 一、信仰形成与知、情、意的心理型构39-41
- 二、审美作为信仰确立的情感路径41-44
- 第二节 美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新定位与发展44-49
- 一、美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新定位44-45
- 二、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45-47
- 三、致力于崇高感培养的审美教育47
- 四、增强组织活动的参与性47-49
- 第三节 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形式的的建设49-58
- 一、中国传统审美教育的特点49-52
- 二、社会美育在当代社会的发展52-54
- 三、以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美育54-58
- 结论58-61
- 参考文献61-66
- 后记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2 邹吉忠;论大学教师的美[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哈迎飞;以科学代宗教——陈独秀、郭沫若、瞿秋白的佛教文化观透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薛富兴;美育小议[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邹吉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崔榕;;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解读——人类学的视野[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李德顺;“信仰危机”与信仰的升华[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8 杨泽波;道德代宗教:一个有意义话题的重提——论梁漱溟儒学具有宗教作用之学说的理论意义[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9 宁红玉,杨东霞;加强审美教育及对社会美的认知和理解[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年05期
10 禹雄华;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新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论信仰视角下的美育与宗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