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禅宗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14:11
本文关键词:冯友兰禅宗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冯友兰对禅宗的研究是在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冯先生在梳理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把禅宗中符合中国哲学的理论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本文认为冯友兰以佛教的中国化为线索分析了禅宗的理论来源和禅宗的方法。他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格义”、“教门”和“宗门”三个阶段,其间,佛教哲学与中国道家的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冯友兰认为唐代禅宗的理论基础在竺道生时期就已经形成,这些理论分别是“辩佛性义”,“善不受报义”,“顿悟成佛义”。冯友兰还认为禅宗的方法继承了道家负的方法,并且禅宗积极的入世观对宋明新儒家境界论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禅宗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冯友兰 禅宗 中国佛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6;B94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言7-8
- 第一章 冯友兰对禅宗产生的哲理分析8-23
- 一、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8-12
- (一) 中国人对佛教的诉求8-9
- (二) 佛学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9-11
- (三) 中国禅与印度禅11-12
- 二、 禅宗的理论基础来自道生12-16
- (一) 辩佛性义12-14
- (二) 善不受报义14-15
- (三) 顿悟成佛义15-16
- 三、 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16-23
- (一) “宇宙心”与“个体心”16-19
- (二) 慧能与神秀的对偈19-21
- (三) “渐修”与“顿悟”21-23
- 第二章 冯友兰对禅宗方法的研究23-28
- 一、 禅宗讲说的方法——“不道之道”24-26
- (一) 第一义不可说24-25
- (二) 负的方法25-26
- 二、 禅宗修行的方法——“无修之修”26-28
- (一) 无修之修26-27
- (二) 圣人之境27-28
- 第三章 禅宗对新儒家和新理学的影响28-34
- 一、 禅宗对新儒家的影响28-31
- (一) 新儒家的转语28-29
- (二) 新儒家的方法29-31
- 二、 禅宗对新理学的影响31-34
- (一) 新理学中负的方法的应用31-32
- (二) 禅宗与冯友兰的境界说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后记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术贡献[J];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2 胡成胜;何柳;;禅宗思想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初探[J];船山学刊;2007年01期
3 黄敏;;论冯友兰的禅宗研究[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4 王尤清;;佛教思想对冯友兰“境界”学说的影响[J];佛教文化;2005年06期
5 柴文华;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范鹏;四通八达的冯友兰[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陈来;中国哲学的近代化与民族化——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念说起[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8 郁有学;试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2期
9 郁有学;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由冯友兰的哲学道路谈起[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2期
10 涂又光;《冯友兰英文著作集》评介[J];哲学研究;1992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冯友兰禅宗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0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