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佛教事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20:00
本文关键词:近代山东佛教事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中国充满了艰辛与坎坷,这段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显得尤为特殊。此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不堪、西方列强的强势侵入,使得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山东佛教,在此社会状态中,同样遭受了前所未有之挑战。然,挑战即机遇,山东佛教面对此般浩劫该如何应对,亦值得深思。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伊始,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且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其对社会各个方面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无时无刻不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近代中国激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事物新陈代谢犹如疾风骤雨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剧开来。在此大背景下,任何事物都要经过自身的完善发展才能生存下去,作为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佛教也不例外。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门户大开,外来文化传入,佛教也经历着自身的一个发展低潮期,近代山东之佛教亦难幸免。因为佛教大都活动于居士林中,并且僧界寺院颓废,宗风不振,加之近代山东沿海地区的被迫开放以及政府的各种政令,这使得佛教在近代山东的发展举步维艰。但即便如此,佛教在近代山东历史上依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末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近代山东亦不例外,太平天国起义军所到之处,对寺院大肆摧残,众多寺庙被捣毁,佛像被拆除,僧众被驱逐,近代山东佛教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而逐渐衰弱。至辛亥革命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使得山东各地寺庙损坏程度相当严重。与此同时,国民党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和没收佛寺财产兴办学校的政策,把一些寺庙改为学校。30年代青岛湛山寺的兴建,使佛教在山东东部沿海城市有所发展,但在广大内陆地区,依然步履蹒跚。由此可见,在近代山东历史上,佛教的发展磕磕绊绊,但却在夹缝中自我完善,且佛教对近代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近代以来,面对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冲击、先进的科技文化的影响以及系统的宗教文化的渗入,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经过自身发展完善以及统治者的利用改造,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但是,佛教自明清以后,逐渐衰弱,至近代更是生死攸关。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自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文化在山东已是根深蒂固,礼义廉耻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因此,在近代山东沿海地区被迫开放,内陆地区又被儒家文化牢固统治的情况下,佛教是如何做到一步步往前发展的,以及其又是如何影响近代山东的,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范畴。 由于学术界对近代山东佛教事业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因此本文的研究将弥补这一薄弱环节。本文笔者在借鉴、推敲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唯物史观为基本理论导向,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对所搜集到的原始材料做系统全面的分析、比较,对近代山东佛教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夹缝中生存、佛教对近代山东的影响、近代山东历史上的佛学大师、近代山东佛教与其他宗教的联系及碰撞、佛教在近代山东的新发展等进行综合考察,以求对近代山东佛教事业做一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禅师以极其简短的话语便将佛教之精华跃然纸上,存于心中。佛教本就是远离尘世的派别,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使其不得不进行自我的完善,以求生存。本文寄希望于通过对近代山东佛教事业的研究,将佛教对近代山东的影响全面系统开来,以便还原一个本就“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的佛教。同时为当今的佛教事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近代山东 佛教事业 寺庙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9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导论15-24
- 第一章 古代山东佛教的渊源和流变24-39
- 第一节 佛教在山东的初传24-35
- 一、 佛教传入山东24-26
- 二、 清代以前佛教在山东的状况26-35
-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佛教在山东的发展状况35-38
- 一、 清代前中期山东佛教之发展存在概观35-37
- 二、 清代前中期山东佛教之影响37-38
- 小结38-39
- 第二章 近代山东佛教概观39-55
- 第一节 晚清时期山东佛教的存在情状39-43
- 一、 清代晚期佛教与山东39-40
- 二、 庙产兴学40-43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山东佛教的发展趋势43-45
- 一、 佛教与辛亥革命44
- 二、 佛教的衰微44-45
- 第三节 佛教济世与教化及世人反馈45-48
- 一、 济世45-46
- 二、 教化46
- 三、 世人反馈46-48
- 第四节 山东佛教的实业观与社会慈善事业48-51
- 一、 近代山东佛教之实业观48-50
- 二、 近代山东佛教之社会慈善事业50-51
- 第五节 近代山东佛教与近代战争以及新文化运动51-54
- 一、 近代山东佛教与抗日战争51-53
- 二、 近代山东佛教与新文化运动53-54
- 小结54-55
- 第三章 近代山东佛教高僧大德主要活动及佛教刊物55-63
- 第一节 寺院高僧、住持55-57
- 一、 P虚法师55-57
- 第二节 著名居士57-60
- 一、 李炳南居士57-59
- 二、 吴倩芗居士59-60
- 第三节 近代山东涉及佛教的刊物60-62
- 一、 《狮吼月刊》60-62
- 二、 《莲社汇刊》62
- 小结62-63
- 第四章 近代山东佛教与居民信仰63-71
- 第一节 佛教于居民信仰的社会大背景63-65
- 一、 人祸不断63-64
- 二、 天灾频发64
- 三、 信仰佛教之缘由64-65
- 第二节 佛教的万能化65-67
- 一、 求神求签、祈雨免灾65-67
- 二、 庙会与祭祀67
- 第三节 佛教的神学化67-69
- 一、 佛教神话传说67-68
- 二、 烧香拜佛之礼数68
- 三、 对佛之礼拜——以观音为例68-69
- 第四节 山东佛教庙会与居民佛信仰之关联69-71
- 小结71
- 第五章 近代山东著名佛教寺院巡检71-89
- 第一节 青岛湛山寺71-77
- 一、 简介72
- 二、 历任住持72-73
- 三、 近代以来从事的活动73-76
- 四、 湛山寺与名人76-77
- 第二节 济南兴国禅寺77-79
- 一、 简介77-78
- 二、 历任住持78
- 三、 从事活动78-79
- 四、 对其整顿79
- 第三节 济南长清灵岩寺79-81
- 一、 简介79-80
- 二、 殿内建筑介绍80
- 三、 故事传说80-81
- 四、 藏经及碑刻81
- 第四节 济宁汶上宝相寺81-84
- 一、 简介81-82
- 二、 寺内建筑82
- 三、 宝相寺与当地居民信仰82-83
- 四、 宝相寺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83-84
- 第五节 泰安普照寺84-85
- 一、 简介84
- 二、 寺内建筑84-85
- 第六节 近代山东佛教寺院概况85-86
- 小结86-89
- 第六章 近代山东佛教比较研究89-104
- 第一节 近代山东佛教相关比较研究89-92
- 一、 沿海地区89-90
- 二、 内陆地区90-91
- 三、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关比较91-92
- 第二节 佛教与儒家学说92-96
- 一、 儒家思想简介92-93
- 二、 佛教与儒家文化的相互影响93-96
- 第三节 佛教与道教96-99
- 一、 道教于山东简介96-98
- 二、 佛教与道教的相互影响98
- 三、 民国时期山东各县道观98-99
- 第四节 佛教与基督教99-103
- 一、 基督教简介100-101
- 二、 佛教与基督教101-102
- 三、 佛教与以基督教为首的西学矛盾冲击关系102-103
- 小结103-104
- 第七章 佛教破坏及拯救之个案解析104-122
- 第一节 莱阳县104-106
- 一、 莱阳县佛教遭受破坏之情状104-105
- 二、 山东省佛教会对莱阳县佛教之拯救105-106
- 第二节 东平县106-110
- 一、 东平县佛教遭受破坏之情状106-108
- 二、 山东省佛教会对东平县佛教之拯救108-110
- 第三节 菏泽县110-112
- 一、 菏泽佛教之简介110-111
- 二、 菏泽县佛教遭受破坏之情状111-112
- 三、 菏泽佛学会对菏泽县佛教之拯救112
- 第四节 威海卫112-114
- 一、 近代威海卫佛教发展之概况112-113
- 二、 威海卫佛教遭受破坏之情状113-114
- 第五节 烟台——以栖莱海三县为例114-116
- 一、 烟台佛教遭受破坏之情状及山东佛教会对其之保护——以栖莱海三县为例115-116
- 二、 栖莱海三县的僧教育116
- 第六节 山东掖县海南寺明刻大藏经被焚事件研究116-121
- 一、 大藏经的历史116-117
- 二、 大藏经之劫难117-120
- 三、 大藏经劫后事宜120-121
- 小结121-122
- 第八章 近代济南和青岛两地佛教概观122-137
- 第一节 山东佛教之济南122-131
- 一、 济南佛教简介122
- 二、 女子莲社122-125
- 三、 女子莲社所设佛教机关125-126
- 四、 济南部分寺院修葺及新增设施情况简析126-129
- 五、 济南佛教界的念佛活动及与外界交流129-131
- 第二节 山东佛教之青岛131-136
- 一、 青岛佛教简介131-132
- 二、 青岛佛学研究社与青岛讲经会132-134
- 三、 青岛佛教之社会公益事业134-135
- 四、 青岛大佛寺135-136
- 小结136-137
- 第九章 近代山东佛教演化之节律137-145
- 第一节 近代山东佛教之历史定位137-141
- 一、 晚清民国时期佛教生存发展状况137-139
- 二、 近代山东佛教之历史139-141
- 第二节 当代山东佛教之社会发展141-143
- 一、 山东省佛教协会141-142
- 二、 山东佛教与国内外交流142-143
- 三、 山东佛教与社会大众143
- 四、 山东佛教与旅游143
- 小结143-145
- 结语145-147
- 附录表 1:山东各县佛教寺院数量统计147-148
- 附录表 2:山东各县道教寺院数量统计148-149
- 附录表 3:山东各县基督教堂数量统计149-150
- 参考文献150-156
- 致谢156-158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1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景华,秦太昌;晋魏华存修道阳洛山考[J];中国道教;2001年01期
2 方立天;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J];华夏文化;1994年01期
3 天祥;近代佛教哲学研究及思想体系的建立[J];河北学刊;1992年01期
4 唐志勇;民国时期山东佛道教的衰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麻天祥;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J];学术研究;1995年01期
6 方立天;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为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而作[J];中国宗教;1998年04期
7 武丽霞,罗宁;《南岳夫人内传》考[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近代山东佛教事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