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现代性与中国佛耶对话(1911-1949)

发布时间:2017-04-24 16:20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与中国佛耶对话(1911-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试图达到以下目的:1)梳理目前为止对中国民国时期佛耶对话的研究成果;2)将佛教、基督教的佛耶对话放在同一个文本内进行比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佛教和基督教的佛耶对话通常是分成两个主题来进行阐述);3)阐释现代性对中国佛耶对话的影响;4)以民国时期为例,发现中国佛耶对话的困境与可能性,尤其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之下;5)建立跨宗教的宗教对话形态。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正文部分第二章首先从基督教开始,分析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督教,主要以其对科学主义的论战为中心论据。然后通过一些代表人物分析基督教当中存在的三种对话形态。最后以中国基督教对佛教的借鉴收尾。第三章是佛教,结构与前一章节相似。中国佛教在民国时期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形态主要是合一形态的。此外由于西方文化带来了现代性的理念,作为西方文化代表之一的基督教,佛教由其也从多方面进行了借鉴与学习。第四章根据历史分析所得出的资料综合整理出中国佛耶两教和现代性在对话当中存在的相异处及相同处,尤其试图将后者构建为中国佛耶对话的平台。并尝试分析目前主要的宗教对话理论是否能总结民国时期中国佛耶对话的形态,从而在本文所建构的对话形态与过往的研究成果之间建立联系。本文的结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佛教在面临佛耶对话时有着与中国基督教并不完全一致的对话形态。由于同时期的中国佛教更要面对现代性问题,相比之下,来自于现代化西方的基督教更容易去进入多元性这个主题。
【关键词】:中国佛教 中国基督教 佛耶对话 对话形态 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8;B978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34
  • 1.1 重要的界定11-19
  • 1.1.1 对“对话”的界定11-13
  • 1.1.2 本文视野中的现代性13-17
  • 1.1.3 对宗教对话形态的界定17-19
  • 1.2 研究目的,流程和方法19-22
  • 1.2.1 研究目的19-20
  • 1.2.2 流程和方法20-22
  • 1.3 对民国时期中国佛耶对话研究的历史回顾22-32
  • 1.3.1 大陆学者的研究23-25
  • 1.3.2 港台学者的研究25-28
  • 1.3.3 海外学者的研究28-32
  • 1.3.4 小结32
  • 1.4 论述架构32-34
  • 2 中国基督教与佛耶对话34-70
  • 2.1 现代性背景下的中国基督教34-53
  • 2.1.1 天主教36-44
  • 2.1.2 基督新教44-53
  • 2.2 中国基督教的佛耶对话视角53-67
  • 2.2.1 天主教53-54
  • 2.2.2 基督新教54-63
  • 2.2.3 形成不同对话形态的主观原因浅析63-64
  • 2.2.4 不同形态效果浅析64-66
  • 2.2.5 小结66-67
  • 2.3 中国基督教对佛教的借鉴述评67-69
  • 2.4 本章小结69-70
  • 3 中国佛教的现代化与佛耶对话70-107
  • 3.1 现代性与民国时期的中国佛教70-84
  • 3.1.1 中国佛教与科学的对话73-75
  • 3.1.2 法相宗、净土宗、禅宗、密宗75-77
  • 3.1.3 太虚大师与佛教的现代化77-82
  • 3.1.4 庙产兴学82-84
  • 3.1.5 小结84
  • 3.2 中国佛教的佛耶对话视角84-88
  • 3.2.1 以合一形态为主85-88
  • 3.2.2 小结88
  • 3.3 中国佛教对基督教的借鉴述评88-106
  • 3.3.1 方法上的借鉴88-105
  • 3.3.2 小结105-106
  • 3.4 本章小结106-107
  • 4 民国时期佛、耶、现代性关系比较107-154
  • 4.1 相异处108-122
  • 4.1.1 缘起论、创造论、进化论111-115
  • 4.1.2 合一与多元化115-118
  • 4.1.3 现代性的自生与外来118-121
  • 4.1.4 小结121-122
  • 4.2 对话的平台122-137
  • 4.2.1 灵性与无位格的至高者126-130
  • 4.2.2 现时性与去除私欲的公众利益130-134
  • 4.2.3 民国时期宗教共同体建构的尝试134-135
  • 4.2.4 对话的可能性与效果135-136
  • 4.2.5 小结136-137
  • 4.3 对话模式的反思137-151
  • 4.3.1 佛耶与现代性的对话模式137-139
  • 4.3.2 合一路径139-143
  • 4.3.3 相交路径143-146
  • 4.3.4 实践上的合一,理念上的相交146-148
  • 4.3.5 既平行又相交的超越对话148-149
  • 4.3.6 比较149-151
  • 4.4 本章小结151-154
  • 5 结论154-157
  • 5.1 攻与防/此岸与彼岸154-155
  • 5.2 本文的贡献与局限155-157
  • 参考文献157-169
  • 作者简历1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士林;;《基督教在中国——处境化的智慧》导论[J];宗教与民族;2009年00期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与中国佛耶对话(1911-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4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