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东巴宗教美术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21:13

  本文关键词:东巴宗教美术的人类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纳西族是中国诸多少数民族中一个独特的族群,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大迁徙记忆。漫长颠沛的史诗般的征程,在各个不同时期,,经受来自外族的、各个方面的政治和文化的冲击,艰辛沧桑的悲欢离合,使得这个种族自身的主体意识不仅没有被消融,反而不断升华,更能体会到生存、生命的重要意义。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精神文明的主体,是纳西先民千余年的宗教体验和人生感悟。其淡泊的人生态度和超越时空、通达人神的崇高境界,都为人类文化提供了一种世俗与宗教相互和谐、独一无二的模式。 服务于东巴教活动的东巴民间美术,是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原始思考。是一代代东巴集体创作,用以表达其文化的形象语言及文明的宗教情感和审美理想。大量的古朴灵动、色彩艳丽的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呈现在各种东巴教的仪式上,伴着东巴如泣如诉、沉洪苍凉的吟诵,或哀婉、或激昂的东巴音乐,浓郁奇幻的东巴舞蹈,使人们感受到心灵的抚慰和艺术的美感。 东巴美术创造了一个艺术辉煌的历史时期,是纳西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原始艺术,其浓烈的文化底蕴,浪漫传奇的精神特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率真稚拙的风格和独特性,都为当代艺术提供了范本,使当代东巴绘画生命力永不衰竭。
【关键词】:宗教美术 文化 纳西族 东巴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9
【目录】:
  • 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一、 选题理由7-8
  • 二、 研究现状简述8-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纳西文化与东巴教12-24
  • 第一节 纳西族的来源与文化特征12-14
  • 一、 纳西族的来源612
  • 二、 纳西族的文化特征12-14
  • 第二节 东巴教:纳西族的民俗信仰14-24
  • 一、 东巴教的和合性14-15
  • 二、 东巴教的民间性15-19
  • 三、 东巴艺术:东巴教的表现形式19-24
  • 第三章 东巴美术的宗教性与审美性24-50
  • 第一节 东巴美术的类型与特征24-36
  • 一、 美术类型24-30
  • 二、 东巴美术的艺术特征30-36
  • 第二节 东巴美术的宗教内涵36-50
  • 一、 东巴美术的信仰观念36-41
  • 二、 东巴美术与神话传说41-44
  • 三、 东巴美术是东巴教仪式的载体44-50
  • 第四章 东巴美术的当下处境50-61
  • 第一节 旅游业与东巴美术的商业价值50-53
  • 一、 东巴文化的复兴50-51
  • 二、 东巴美术在当下的商业价值51-53
  • 第二节 东巴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保护53-61
  • 一、 传承危急与东巴断代53-54
  • 二、 信仰缺失与仪式淡化54-55
  • 三、 传承与保护的应对措施55-61
  • 结语61-64
  • 参考文献64-66
  • 附录66-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73-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梅;;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J];旅游学刊;2010年07期

2 宗晓莲,戴光全;节事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其旅游影响——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的旅游人类学解读[J];思想战线;2005年02期

3 杨福泉;;社会与文化变迁对民族宗教文化认同的影响——纳西人对东巴教的认同及其变迁研究[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4 杨福泉;;略论东巴教与纳西民俗之间的关系[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00期

5 杨福泉;论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传人的培养——以纳西族的东巴为个案[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杨福泉;;略论纳西族的生态伦理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杨福泉;西方纳西东巴文化研究述评[J];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9 和力民;试论东巴文化的传承[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10 宗晓莲;旅游开发背景下东巴文化的新际遇[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东巴宗教美术的人类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9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8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