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19:14

  本文关键词: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跨政治、跨世代存在的、对一般社会成员有着重大影响的文化资源,要真正理解宗教就必须将其放到社会系统中加以分析。而一个社会中的资源和权力分配从来就是不均等的,社会分层构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这种分层的秩序结构究竟会对社会成员的信仰态度、行为发生什么作用,社会成员的信仰意识和行为又会对社会分层起什么反作用呢?具体到道教,这种互动关系又是如何展开的呢?研究这一关系问题不仅有助于探求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对道教的影响和制约,也有助于洞视道教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过程的形塑和整合,最后也有益于在一般层次上探讨宗教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为社会转型期妥善处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道教与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是道教研究中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问题,但国内外已有的道教研究,还缺少严格意义上用社会分层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道教与社会关系的专门成果。一旦缺失社会分层的视角,就难以说明道教与社会互动的微观机制。如果仅将社会简单分作上、下两层,仍然无法涵盖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法透视信徒社会职业、居住、生活形态的多样性与道教的对称性影响。分层视角的缺失也导致学界对道教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被简单地政治化了。个别综合性论著虽对道教与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略有涉及,但却较零散,缺少系统、全面的梳理,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缺少回应和较有说服力的论证。在研究方法上,还因为缺少将社会史的材料和结论与道教研究相结合,,缺少将宗教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道教与社会的关系研究,而无法得出深入系统的结论。 因此本研究旨在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与历史分析方法,利用汉末魏晋南北朝社会发展与道教发展的历史材料和道教经典文献,从历史现象中梳理道教与社会分层的互动事实,从宗教与社会的互动视角出发透视道教与社会分层的互动关系,更力求进一步揭示道教与社会、宗教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本研究之所以将具体考察的视野局限在汉末魏晋南北朝,是由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可较为完整地观察到社会分层体系中上、中、下各等级道教信徒的淋漓表现,对于研究道教与社会分层互动关系而言,是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历史时段。这一时段的社会分层制度还具有一些独特性,原来由官爵级别确定的政治等级地位体系变为由门第和官爵决定的血缘加政治特权的等级地位体系。不仅这种“门品秩序”对道教起制约作用,门阀士族还直接主导和参与了对下层民间道教活动的镇压、对道教的仙道化改造;反过来,这一时期的道教,对“门品秩序”也发挥了独特的影响。最后,对汉末魏晋南北朝这个历史动荡期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的研究,可以为转型期社会妥善处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增进社会和谐和深度整合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启示。 本研究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导言和第一章构成。导言介绍了研究动机、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一章论证指出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分层是受官、爵、门第影响的政治等级分层,包括两个阶级,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三个等级,即上等、中等、下等;七个阶层,即皇室(即皇帝及其宗室)、高层士族、低层士族、庶族地主、个体小农等、佃客部曲、官私奴婢阶层。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阶级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对立,但在魏晋南北朝又加入了庶族与士族、高层士族与低层士族的阶层矛盾。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从微观角度分别对源自社会上等、中等、下等的道教信徒的信仰特点及其对道教发展的作用做了描述和讨论。 第二章指出源自上层道教信徒包括皇族和魏伯阳、葛洪、许谧、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高层士族成员。上层对道教的发展影响重大,是道教制度化、上层化的主要推动者。治身方面,大多雅好服食兼及炼养,但个别也涉及厌胜禁咒、符{撜础V问婪矫妫首逯卦诶玫澜涛せ嗜ㄍ持危行┗适页稍币怖闷涠崛∪Γ卟闶孔逯卦诶玫澜贪舶钪喂⒏ㄗ舫⒘⒆阄は钟型持沃刃虻幕∩鲜酝几牧忌缁帷

本文编号:350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0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